今年以來,霍山縣整合全縣理論宣講力量,建立“1+7+N”宣講隊伍,通過黨的創新理論常態化、對象化、分眾化宣講,打造“理‘響’霍山”理論宣講品牌,實現基層理論宣講網絡全覆蓋,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專業+志愿”:組建特色鮮明的宣講隊伍
該縣邀請了一批政治理論素養高、宣講特色鮮明的宣講人員,組建“1+7+N”宣講隊伍,解決黨的創新理論“誰來講”的問題。
為發揮“領頭羊”作用,該縣四大班子主要負責人、縣委常委等領導干部組建縣委講師團,從黨校、史志、教育等部門精選理論功底深厚的黨員干部建立社科專家宣講團,分赴各行業領域、各系統黨委、縣直單位和鄉鎮開展理論宣講;吸引本地社會經驗豐富、知識儲備充足、表達能力強的好人模范、文化文藝人才、杰出女性、優秀團員和少先隊員、勞動模范、紅色講解員等擔任志愿者,分行業組建模范好人宣講團、“鄉村名嘴”宣講團、巾幗宣講團、“小紅專”宣講團、勞模工匠宣講團、紅色文化講解員宣講團等六個特色鮮明的理論宣講團,全縣形成了領導干部講政策、專家學者講理論、志愿群眾講故事的宣講氛圍。此外,該縣充分調動行業領軍人員、返鄉創業人員、駐鄉村干部等群體積極性,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講活動,擴大宣講活動的覆蓋面和影響力。
“理論+藝術”:打造群眾喜愛的宣講精品
該縣結合基層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把服務群眾同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通過藝術化宣講,解決黨的創新理論“怎樣講”的問題。
該縣創作編排一系列將黨的創新理論與民間文化文藝融為一體的文藝作品,增強宣講鮮活度。充分發揮16個鄉鎮和73個村(社區)“鎮團村隊”振興鄉村文化主力軍作用,組織基層文化工作者、文藝愛好者、“鄉村名嘴”等,將黨的創新理論創作編排成四弦書、三句半、花鼓戲、情景劇、黃梅戲等群眾愛聽愛看的文藝作品。如單家廟鎮的京劇《把黨的創新理論走入萬戶千家》、太陽鄉的大鼓書《筑夢新征程》等作品,在基層宣講時叫座又叫好。
該縣還引導支持民間藝術團體和各類文化文藝協會在黨的創新理論宣講中發揮“輕騎兵”作用,通過扶持霍山百花藝術團、霍山廬劇協會、西山文化研究會等社會組織及民間文藝團體,創作出鑼鼓說唱《北京喜訊傳下來》等一批宣講作品,為廣大人民群眾打造理論味十足的“文化大餐”。
“線下+線上”:構筑立體多元的宣講陣地
該縣不斷拓展線上線下宣講渠道,優化理論宣講生態,解決黨的創新理論“哪里講”的問題。
該縣守牢傳統理論宣講陣地,充分發揮近20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點)和鄉村文化舞臺、群眾活動廣場等主陣地作用,2024年在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開展理論宣講達4000場次,教育干部群眾近15萬人次。同時,結合群眾工作和生活,將宣講場所搬到田間地頭、街頭巷尾、群眾家門口,通過“板凳會”等形式送“理”上門;對路經多所中小學校、醫院、機關單位、企業和社區小區的104線公交車進行改造,打造“理論巴士”,為城鄉宣講打造“流動的微課堂”。
該縣還根據不同受眾群體需求,創作推出一批富有時代氣息的融媒體產品,在霍山新聞網等多個新媒體平臺開設專欄展播,實現線上線下宣講“無縫對接”。目前,各網絡平臺專欄總瀏覽量達50萬人次,讓黨的創新理論從“指尖”傳遞到廣大網民的“心間”。(劉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