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1月10日電 酒中珍品、中國白酒一號工程、貴州三大醬香品牌、中國醬酒第二股……貴州珍酒的標簽有很多,到底哪一個最能定義今天的珍酒?1月8日,“遵義@1935”貴州紅色文化主題宣傳活動采風團走進貴州珍酒,探訪大婁山下的醬香韻味,感受革命老區的產業嬗變。
1月8日航拍的貴州珍酒石子鋪廠區。新華網 盧志佳 攝
歲月留香
小寒初至,此時正值醬香型白酒第一輪次釀造期間,珍酒一號釀酒車間上空“霧氣”靄靄,蒸煮酒醅生成的水汽給這座老廠房籠上一層神秘的“薄紗”,這里即是“中國白酒一號工程”原址。
所謂“中國白酒一號工程”,是指上世紀70年代國家科委牽頭執行的一項國家級白酒重點科研項目,項目是以茅臺酒易地生產試驗,探索“擴產萬噸優質醬酒”的技術路徑。經過10年9個周期試驗分析,1985年,珍酒在業內最高級別的鑒定會上獲得肯定。
1月8日拍攝的貴州珍酒一號車間外景。新華網 盧志佳 攝
走過半個世紀,這個車間依然充滿生機。車間墻壁因微生物的附著顯得斑駁,工人們還保留著純人工的制酒方式,兩個木質酒甄冒出的騰騰熱氣充盈整個天花板,裹挾著酒香從通風口溢出。這里是珍酒的起點,至今被活態地傳承著。
一號釀酒車間所在的珍酒石子鋪廠區位于遵義市匯川區北郊,距遵義會議會址僅11公里,離“黔北第一關”婁山關也僅30余公里。50年前,珍酒在這里誕生,歷經十年試驗、國獎摘優、改制重組,最終“二次創業”成功。如今,珍酒已步入發展快車道。
蹄疾步穩
產能對于一家醬酒企業來說很重要,有了足夠的產能,才有提高品質、做大市場的基礎。據悉,自2009年改制以來,珍酒已累計投資超120億元用于增產擴能。
2019年后,珍酒由蓄勢儲能轉入加快發展階段。從2020年釀酒產量首次突破萬噸,2021年實現投產2.1萬噸,到2024年下沙季投產4.4萬噸,儲酒規模達到10萬噸,珍酒產能在短時間里連翻幾番,以醬酒行業罕見的“珍酒速度”形成了產能優勢。
1月8日,貴州珍酒一號車間正進行一輪次酒生產。新華網 盧志佳 攝
“2023年,珍酒營業收入達到45.83億元,同比增長19.9%,根據國際知名咨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現在珍酒已是貴州第三大醬香白酒企業。”珍酒李渡集團副總裁陳國華說。
規模快速做大的同時,珍酒始終堅持提升品質,建立了從一粒糧食到一瓶白酒的全流程管理體系,近年來更是追求精細化、極致化釀造,全力釀造極致好酒。
在珍酒廠區,每位釀酒工人都有“四雙鞋”,上下班一雙鞋,在車間釀酒一雙鞋,去食堂吃飯、廠區活動又要換一雙鞋,去衛生間還有專門的一雙鞋。“四雙鞋”管理,意在保護車間釀酒微生物,這是珍酒踐行高品質戰略的縮影。
1月8日,釀酒工人在貴州珍酒車間內進行一輪次酒生產。新華網 盧志佳 攝
高質量發展的同時,珍酒主動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積極參與鄉村振興工作。陳國華介紹,珍酒目前有8000余名員工,其中一大半是一線釀酒工,他們大多來自當地農村,極大地緩解了當地的就業難題。珍酒還在貴州發展高粱基地40萬畝,帶動4萬多個農村家庭增收。
依托自身規模優勢,珍酒近幾年還引進了25家配套包材企業入駐遵義,促進包材本地配套率達90%以上,大力推進了遵義農業現代化、產業鏈條化。
1月8日,釀酒工人在貴州珍酒車間內進行一輪次酒生產。新華網 盧志佳 攝
登高望遠
2023年4月27日,以珍酒為核心企業和旗艦品牌的珍酒李渡集團,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這是近8年來白酒行業唯一上市的企業,珍酒成為港股白酒第一股、中國醬香白酒第二股,企業發展攀上了新的高峰。在成功上市的賦能與利好帶動下,珍酒的發展空間也進一步打開。
2024年年初,貴州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要推動“賣酒”向“賣生活方式”轉變,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層次需求。這一方面,珍酒已先行布局“美酒+旅游”“美食+美酒”等業態。
1月8日,采風團參觀貴州珍酒封壇酒庫。新華網 盧志佳 攝
依托毗鄰紅色圣地遵義會議會址、婁山關,珍酒將紅色旅游與回廠游巧妙結合,打造了集紅色文化、白酒文化、民族文化于一體的回廠游項目——“圣地之旅”,讓消費者沉浸式體驗紅色圣地、醉美遵義的獨特魅力。
陳國華透露,珍酒目前正在遵義建造“珍酒莊園”,將為全球消費者提供集山水、人文、美食、美酒、休旅于一體的全新體驗場所。
出于對未來增長的考量,珍酒積極推進國際化戰略,目前已進駐中免集團等大型免稅平臺,產品遠銷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同時,珍酒正計劃拓展歐洲、美國、阿聯酋、日本、泰國和越南等更廣范圍海外市場。
登高望遠,紅色圣地一片“醉”美風景。根據中長期規劃,珍酒劍指“產能10萬噸、儲酒40萬噸”目標,預計將實現新增就業崗位5萬個,帶動上下游超過千億產值的配套產業鏈。(盧志佳、鄧琴、趙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