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開州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全國黨員隊伍建設工作座談會要求,針對流動黨員“去向難掌握、學習難開展、管理難到位、作用難發揮”等問題,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有效舉措,讓流動黨員真正異地“有家”、外出“有為”。
“共建共管”提效能
“社區鄧書記經常給我們打電話、發微信,了解我們近期的一些情況,而且在每次過完年了,在我們外出前社區都會召開一個流動黨員交流座談會,大家在一起聊一聊、擺一擺,了解我們在外黨員的出行動向,感覺很親切,支部從來沒有把我們外面這批人給忘記了”,在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務工多年的豐盛社區流動黨員宋世杰說。
為破解管理難到位問題,開州區堅持“全員登記、不落一人”原則,建立流動黨員管理臺賬和電子信息庫,做到基本情況、聯系方式、流出時間、流入地點、從事職業和作用發揮“六個清楚”。目前,全區7500余名流動黨員全部實現臺賬化管理。
開州還創新采取支部委員“1+X”聯系對接模式,實行外出黨員與流出地支部聯系,流出支部與外出黨員及其流入地黨組織聯系雙向聯系機制,暢通雙向聯系渠道。
在北京、上海、廣東等流動黨員相對集中地方,采取“支部+培訓學校(中介)”“支部+企業”“支部+異地商會”等方式建立流動黨員黨組織41個,779名流動黨員直接納入流動黨員黨組織管理。
“多維發力”抓學習
“我在手機上經常收到社區江書記在微信群里面發來的理論學習資料,內容十分豐富,我自己一空下來就可以點開學習,有啥事還可以直接在群頭交流,非常的方便,就和自己以前在社區辦公室開會學習時的感覺一樣,心里熱乎乎的!”在北京務工的雙峰社區流動黨員黃大銀說。
為了豐富在外流動黨員學習形式和內容,重慶市開州區探索建立了區、鄉、村三級黨建工作信息化聯系網絡和流動黨員學習交流平臺,利用“開州組工”公眾號和“學習強國”等線上學習平臺,常態發送工作要求、推送學習資料,積極為流動黨員提供“菜單式”學習服務,讓流動黨員可以隨時、隨地、隨身學。每個流動黨員支部均建立集中學習計劃清單和個人自學任務清單,健全黨組織書記領學促學、專題研討、帶頭上黨課等學習制度,靈活安排時間、場地和學習形式,確保學習教育常態化。緊抓國慶、春節等流動黨員集中返鄉時機,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農民夜校、社區書屋等活動陣地,組織流動黨員參加鄉情座談會、黨員冬訓、組織生活會等,針對性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及技能培訓,開展民主評議黨員,持續激發黨員動力活力。
“服務兩地”促發展
“每個流動黨員都是家鄉的寶貴財富,他們在外開心創業、安心拼搏的同時,我們積極搭建返鄉平臺,深入實施‘百千萬鴻雁興開計劃’,鼓勵引導他們反哺家鄉、投資家鄉,助力開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開州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為更好服務在外鄉親,充分發揮流動黨員“服務兩地”促發展的作用,重慶市開州區搭建“三大平臺”,促進流動黨員與家鄉建設的融合發展。
搭建勞務協作平臺。發揮流動黨員經商活動空間廣、信息渠道暢等優勢,在人員集中地區建立勞務信息采集點,聘請流動黨員擔任信息采集員,定期收集崗位信息,推薦老鄉務工就業。目前,已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勞務信息采集點17個,推薦1.3萬名開州籍人員進廠務工。
搭建招商引資平臺。發揮流動黨員黨組織在信息、資金等方面的優勢,聘請流動黨員擔任“招商員”,積極推介開州故事、開州產品、開州風光。2024年以來,紅巖(北京)、紅巖(海南)等流動黨員黨組織協助引進企業10余家、涉及金額近40億元。
搭建回引回饋平臺。大力開展“返鄉創業、我為家鄉發展作貢獻”等活動,引導流動黨員中的成功人士、優秀人才帶資金、帶技術、帶管理、帶項目回鄉創業。2024年以來,全區新增返鄉創業1769戶,帶動就業4300余人。(余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