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李興文 余賢紅
作為蜚聲中外的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鎮近年來不斷創新御窯遺址保護方式,堅持“在保護中遷建”,以御窯廠遺址為中心開展大保護,修復城市歷史文化風貌;堅持“在修復中傳承”,用工匠精神整理、復原官窯瓷器數千件;堅持“在展陳中創新”,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舉辦系列陶瓷文化展,讓出土文物“活”起來。
千年瓷都景德鎮,守住了瓷都魂,在與世界的對話中展現中國的文化自信。
在保護中遷建,
守住千年陶瓷文化根基
景德鎮御窯廠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專為宮廷燒造和供奉瓷器的皇家窯廠,是我國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精湛的官辦窯廠。現存的景德鎮御窯廠遺址也是我國唯一一處能系統反映官窯陶瓷生產和文化信息的歷史遺存,已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歷史地位特殊。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地處市中心城區,可謂“寸土寸金”,其重點遺存分布區一直被各類辦公、居民建筑擠占,遺址及其周邊環境整治始終是遺址保護工作的難點。
為更好地修復瓷都歷史風貌,景德鎮市以御窯廠遺址為中心,將原來5.1公頃的重點保護區范圍擴大為13.1公頃,對其中的老窯址、老街區、老廠區進行保護性建設。地處保護區內的景德鎮市委、市政府大樓主動搬遷,為文物保護“騰地”。
“千年陶瓷文化是景德鎮的根基所在,在文物保護面前要舍得投入?!本暗骆偸惺虚L梅亦說。
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景德鎮累計投入近50億元資金,核心區內搬遷、拆除相關建筑近10萬平方米,安置居民近600戶,原來分割成四大塊的遺址區連成一片。園區內100多項大大小小的環境整治工作任務全部實行清單式管理。
今年5月1日,《景德鎮市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標志著御窯廠遺址保護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軌道。
如今,古窯廠變身新景區。在御窯廠東南角,新發掘的明代制瓷作坊遺址區成為觀光新景點,游客絡繹不絕。御窯廠遺址周邊的彭家弄、畢家弄乃至更大的區域“御窯景巷”成為展示陶瓷歷史風貌的重要載體。為了更好地傳承瓷都文化,景德鎮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還提出,18歲以下旅客免票入園參觀。
出于對陶瓷的喜愛,上海大紹文化傳媒公司負責人陳敏華一家三口從上海來到景德鎮。“在御窯廠遺址,我真正領略到了中國陶瓷的輝煌歷史,觸摸到千年瓷都的歷史文脈,深感震撼?!彼f。
在修復中傳承,
用工匠精神復原國家珍寶
板凳一坐十年冷,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專家鄔書榮已在御窯廠遺址“閱瓷樓”工作了30多年。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一堆碎瓷片中“玩拼圖”,快的時候修復一件作品耗時一個月,有的時候一年都拼不好一件完整的作品。
“從瓷器修復到歷史建筑的保護修繕,再到一草一木的陳列歸置,我們都力求精益求精,用工匠精神修復千年文化?!本暗骆偸杏G遺址管理處黨支部書記祝松星說。
近年來,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先后對御窯廠遺址進行了數十次考古發掘工作,開展系統研究與修復,獲得瓷器碎片“十數噸,上億片”,整理、復原出官窯瓷器數千件,一些成為國家珍寶。如永樂青花釉里紅云龍紋梅瓶屬首次發掘,未見于以往的考古發掘品、傳世品,是極為珍貴的佳作。
站在御窯廠遺址龍珠閣,可以看到附近8組拱形的紅磚窯體建筑如片片船帆,與御窯廠遺址相得益彰。盡管御窯博物館正在建設當中,但是憑借出色的工藝,御窯博物館已在法國戛納成功斬獲“未來建筑”獎。
中建一局景德鎮御窯博物館項目經理齊玉順說,御窯博物館工程建設過程中,成功地把總重量為734噸的明清時期的窯址遷往5公里外的場地進行保護,創造了世界最大規模窯址群體遷移的首個成功案例。
同時,御窯博物館建設還創造了每平方厘米都不相同的建造藝術,建造難度罕見?!?80萬塊窯磚,每一塊都是工人手工砌上去或掛上去的,所有的窯磚和構件必須保證精準的錯縫,才能確保8個拱體的弧度平滑,不出現端部翹頭的情況。”齊玉順介紹。
近年,景德鎮提出打造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城市,展示中國文化內涵,傳遞中國文化自信。景德鎮市委書記鐘志生說,御窯博物館建成后,景德鎮將增加一張與世界對話的名片。
在展陳中創新,
“走出去”傳遞文化自信
陶瓷是中國文化,也是世界語言。景德鎮市在御窯廠遺址保護過程中,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加快中國陶瓷“走出去”步伐,放大文物價值。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保護注重與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文博學院等專業文博單位、高等院校開展合作研究,共同修復御窯陶瓷。在此基礎上,當地連續多年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辦“大明御窯瓷器——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傳世瓷器系列對比展”。同時,御窯遺址出土修復文物還先后到港澳臺及日本、德國、荷蘭等地進行互鑒交流。
景德鎮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吳雋介紹,去年7月,景德鎮陶瓷文化展在德國柏林成功舉辦,共接待各類參觀者數千人。今年7月,中國陶瓷文化展走進南非約翰內斯堡非洲博物館,共展出了來自景德鎮的160件(套)陶瓷作品。瓷甌、瓷編鐘、瓷笛、瓷簫、瓷二胡等瓷樂器奏響的唯美悠揚的旋律讓現場觀眾耳目一新。8月31日,上百件明正統、景泰、天順御窯瓷器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展出,其中絕大部分展品于近期才得以系統整理及修復完成,為首次境外展出,讓現場觀眾大飽眼福。
“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蓖ㄟ^加大文化走出去的力度,越來越多的人慕名來到景德鎮學習、創業。今年7月,古巴考古學家尤萬里從景德鎮陶瓷大學獲得碩士學位,成為該校第一個從考古學專業畢業的外國學生。尤萬里說,景德鎮之旅為他打開了一扇門,通往一個心儀已久、卻很難進入的世界,自己將繼續從事中國古代陶瓷藏品的研究。
據了解,截至目前已有5000多名“洋景漂”扎根景德鎮,尋夢中國陶瓷文化。鐘志生說,文化自信不僅要推動中國文化名片走向世界舞臺,更要善于通過中國文化的魅力吸引世界人才匯聚中國。編輯:徐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