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惠小勇 吳文詡
浩蕩涪江,俊秀金華,遂寧走過千年詩酒歲月后,如今正積極探索生態與工業雙贏、人文與經濟并立的新發展路徑,成為成渝城市群中兼具溫婉與熱情雙重氣質的一顆明珠。
巴蜀交融地,成渝新樞紐
自古以來,巴山蜀水的成渝氣質如同“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有人偏好成都蓋碗茶中散發的溫婉細膩,有人熱衷重慶火鍋里噴涌的火辣耿直。然而,位于成渝經濟圈腹心的遂寧,完美交融了巴蜀文化。這個有山有水的城市,既流淌著平原城市的婉約,也時時揮灑著山城的雄渾。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文化傳播系教授杜春梅說:“遂寧人身上有著成都平原人的知足常樂,也有著重慶山城人坐擁長江、大開大合的豪放與灑脫。這種融合成為迎接成渝城市群國家戰略的先天優勢。”
打開地圖,遂寧到成都與重慶都是約140公里。7年前,全球最大的印刷電路板生產商之一志超科技(遂寧)有限公司落子遂寧。談到為何選擇這座城市,公司負責人林政權笑言:“就是在地圖上用尺子量出來的。公司選擇遂寧,兼顧了成渝兩大市場。”
接近四川盆地“鍋底”位置的遂寧,地貌以淺丘為主。發源于岷山主峰的涪江蜿蜒全境,水流變緩,水面開闊平坦,行船暢通無阻,歷史上曾長期作為遂渝間至關重要的水路運輸通道。
穿過歷史煙云,遂寧再次成為連接成渝發展的“黃金”節點。它處在成渝之間由高鐵動車和高速公路組成的三條快捷通道的主軸線上,已建成 “3向7線” 鐵路和“1環8射”高速公路,成為成渝經濟區重要的節點城市、綜合交通樞紐以及物流基地。
求安寧,展綠顏
相傳東晉桓溫伐蜀凱旋,遙望涪江兩岸,丘山連亙,阡陌縱橫,江流迤邐。但歷經戰亂后,處處斷墻殘垣,少見人煙。桓溫不由感慨,并為這個地方取了寓意美好的新名字遂寧——平息戰亂,遂得安寧。
面對發展滯后,遂寧沒有失去安寧之心,片面追求GDP,而是在守護環境中走出一條優質高效的綠色發展之路。
遂寧城中的圣蓮島上,綿延著10余公里的濕地公園,前來鍛煉身體、欣賞景色的市民絡繹不絕。退休職工林大爺說,這里幾年前還是交通不便、環境臟亂差的“貓兒州”,下雨積水內澇,踩得一身是泥。如今,圣蓮島成為遂寧市公園類中最大的單體海綿項目,綠化率達60%以上,栽種800余種荷花。
遂寧市委書記邵革軍說,改造過程中,遂寧沒有把這個四面環水的“黃金口岸”開發成房地產項目,而是用來建設濕地生態公園,并讓原有居民就地安置。
與5年前相比,遂寧中心城區綠地面積由22.9平方公里增加到26.2平方公里。綠色能量不斷滲透,城市在青山綠水中生長。2018年,在聯合國“城市狀況報告”中,遂寧城市圖片以“中國綠色城鎮化”為題榮登首頁。目前,遂寧已摘取全球綠色城市、國際花園城市等20余張城市名片,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文脈千年,發展可期
涪江宛如綠色飄帶,流淌千年文脈。從遂寧市射洪縣城北出23公里左右,臨江而立、古柏參天的金華山上,就有唐代大詩人陳子昂讀書臺的遺跡。
公元793年,遂寧籍名士張九宗創辦的民間教學機構九宗書院,成為中國早期書院之一。星河轉移,王朝更迭,書院不斷得到捐資復建,“歷代鴻儒名臣,蟬聯輩出”,“唐、宋迄元,擢第者為蜀書院之冠”。
今天,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仍然是遂寧人不變的追求。50余名本土詩人常年堅持寫作,《詩刊》主辦的“陳子昂詩歌獎”已連續舉辦四屆。
詩酒相伴方浪漫。從遂寧沿著省道205線北上,翻過百丈埡,打開車窗,頓感風送酒香撲面來,未待舉杯人已醉。有著上千年釀酒史,如今已是沱牌舍得酒業生產基地的沱牌鎮正坐落在涪江環抱的平川上。
沱牌鎮風景秀美,森林覆蓋率高達98%。“沱牌工藝始于西漢,千年的國家級非遺技藝得以傳承和發展,生態釀酒工藝一脈相傳。”沱牌舍得酒業生產中心總監龍遠兵說,古人很有智慧,明白只有最好的自然環境才能釀造出好酒。現在也一樣,環境好了,人民的生活品質才能提高,經濟發展也更有質量。
過去10年,遂寧歷屆黨委政府始終堅守綠色發展理念,立足1小時成渝經濟圈的區位優勢,規劃建設了173公里現代農業園區一體化大環線;大力發展“綠色工業”,電子信息產業形成產業集群;現代物流產業無中生有,數年間成長為“中國物流示范基地”和全國首批“現代物流示范城市”……全市經濟保持年均12%的增速,兩年前成功躋身“千億俱樂部”地級市。編輯:許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