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位于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農業區與牧業區的接合部,漢文化與藏文化的結合區域,是古絲綢之路青海道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西北西南邊疆與內陸連接的重要門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開發開放地區、生態保護功能區域,在我國戰略格局中扮演著有分量的角色,承擔著聯藏絡疆的重要責任,素有“西海鎖鑰”“海藏咽喉”之稱。
歷史悠久 文化多元
西寧是一個有著2100多年悠久歷史的高原古城。商周秦漢時期,河湟地區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帶。西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在此設西平亭。東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設西海郡。唐初(公元619年)建鄯州,五代北宋時稱青唐城,成為東西商貿交通的都會,興盛一時。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宋軍進入青唐城,改稱西寧州,取“西陲安寧”之意,沿用至今。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置西寧府。1914年裁西寧府,設西寧道。1926年,撤銷道,改為西寧行政區,設西寧行政長官。1946年西寧改為市,成為青海省省會。1949年9月5日西寧解放,仍作為省會。
西寧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有漢、回、藏、蒙古、滿、土、撒拉等48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為61.16萬人,占比達25.8%,佛教、伊斯蘭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
高原古城 中國夏都
西寧總面積7659.99平方公里,市區面積476.5平方公里,轄大通、湟中、湟源三個縣,城東、城中、城西、城北四個區,以及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寧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過百萬的中心城市。
西寧市區海拔2257.8米,屬大陸性高原半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6.1°C,夏季平均氣溫16.4°C,氣候宜人,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天然的避暑勝地,被譽為“世界涼爽城市”和“中國夏都”。
綠色發展 幸福之城
西寧市堅持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幸福城市的成長坐標,扎實開展綠色產業、治理能力、“高原綠”“西寧藍”“河湖清”、綠色人文六大建設行動。截至2018年底,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4.1%,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5%。
西寧獲全國文明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稱號,在中央電視臺、國家統計局等單位發起的“美好生活”主題調查中榮登中國十大幸福城市第2位,在中國社科院組織的2017年35個大中城市生活質量主觀滿意度指數第三方測評中排名第一。
(資料來源:中共西寧市委宣傳部 攝影:黎曉剛 編輯:班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