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將堅決扛起‘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政治責任,加快區位優勢轉化,努力推動經濟社會呈現向上、向新、向綠發展,在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中奮勇爭先?!?1月29日,“長江高端智庫對話·2024”之政產學研對話在湖北武漢舉行,武漢市委副書記、市長盛閱春出席開幕式并致辭。
盛閱春在致辭中表示,武漢作為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以及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當前,武漢正加快把科教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發展優勢、把交通區位優勢轉化為國內國際雙循環樞紐鏈接優勢、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優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
近年來,武漢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成果斐然?!拔覀兪冀K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城市發展的主導戰略,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線并進?!笔㈤喆航榻B,武漢科教資源豐富,人才優勢突出,科技創新集群位居全球第13位、全國第5位。在今年的全國科技大會上,武漢市共有19項通用項目獲獎,位居全國城市第二位。
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武漢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1%,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0.6%。同時,截至目前,“中碳登”服務全國碳市場累計成交超過4.5億噸,規模居全球首位?!斑@些成績的取得,是我們堅持創新發展的有力證明,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走高質量發展道路的信心?!笔㈤喆赫f。
逐綠而行,武漢在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上邁出堅實步伐。盛閱春介紹,武漢扎實推進長江大保護“新雙十”行動,全力推進全市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敖荒陙恚覀兝塾嫿ǔ砷L達80.7公里、總面積838.3萬平方米的生態濱水空間,以及長達105公里的全國城市核心區最長的環湖綠道,武漢已成為全球超千萬人口城市中的生態典范?!笔㈤喆赫f,今年前三季度長江武漢段水質保持在Ⅱ類,達到近20年來的最好水平,這充分彰顯了武漢全面綠色轉型取得的積極進展。
合力共為,武漢在協同發展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積極作為?!拔覀兗涌焱七M大通道、大平臺、大樞紐建設,先后引進和組建了長江國貿、湖北國控、長江汽車、九州醫藥科創鏈等一批供應鏈平臺,有效帶動了產業鏈重構和價值鏈提升,有力推動了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笔㈤喆罕硎荆瑖@提升區域輻射帶動能力,武漢加快推進以“武鄂黃黃”為核心的武漢都市圈建設,今年前三季度,武漢都市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萬億元,增長5.6%,正日益成為推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展現出強大的區域協同發展效應。
談及未來發展,盛閱春表示,武漢將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的位置,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低碳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典范。
“我們將共同開創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圍繞提升武漢城市發展能級,全力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笔㈤喆簭娬{,武漢市將加快推動大學城創新帶發展,促進東湖科學城、光谷科創大走廊、車谷產業大走廊協同發力,推動中國光谷、車谷、網谷、星谷、藥谷“五谷豐登”,持續增強城市輻射帶動力。圍繞產業協同發展,做強武漢新城主引擎,通過產業鏈聯合招商、搭建供應鏈平臺、共建產業園區等方式,圍繞五大優勢產業形成緊密聯接、分工有序、特色鮮明的區域產業集群,帶動武漢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同時,積極謀劃“海陸空”三條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加強中歐班列與陽邏港國際鐵水聯運,加快天河機場、花湖機場雙通道建設,共同打造支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增長極。
在生態共治共享方面,武漢有著明確規劃?!拔覀儗@構建安全韌性現代水網,全面推進流域綜合治理,深化‘四水共治’和小流域綜合治理,統籌后湖、湯遜湖、東湖等一批流域綜合治理項目,開展武漢江灘兩江四岸百里長江生態廊道全線貫通工作,積極協調梁子湖生態環境共治共享,并堅定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政策?!笔㈤喆罕硎?。
武漢還將積極培育綠色低碳轉型新動能。盛閱春表示,要推動在漢央企高校加強合作,強化新能源、新材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推動鋼鐵、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的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氫能、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綠色船舶、綠色智能建筑等低碳產業,做強做大“中碳登”平臺,努力打造全球碳市場中心和全國碳金融中心。
據了解,“長江高端智庫對話·2024”之政產學研對話以“統籌推進長江經濟帶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新華社湖北分社、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承辦。(龔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