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毛振華
發展好似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百折不撓的韌性,就難以在洶涌澎湃的大浪中穩立潮頭。
回顧不平凡的2024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變化,全國上下沉著應變、綜合施策,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改革開放持續深化,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實有力。這不僅有利于我國自身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也為全球經濟復蘇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取得這樣的成績并不容易。
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面對少數國家不斷升級的出口管制和關稅壁壘,我國外貿依舊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10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6.02萬億元,同比增長5.2%。從數據看,我國外貿保持了平穩增長,規模持續擴大,結構不斷優化,全年外貿質升量穩目標可望實現。
尤其可喜的是,我國制造業向產業鏈上游穩步攀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趨勢明顯,重塑我國出口新優勢。前三季度,風力發電機組、電動汽車出口分別增長73.9%、22%。以電動汽車、光伏產品和鋰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成為新的出口增長點,不僅豐富了全球供給,也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
從國內看,我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各地直面困難、主動作為,化壓力為動力,變挑戰為機遇,發展亮點頻現。
這一年里,從淄博到哈爾濱,從天津到天水,文旅消費熱潮一波接一波。從研學游、避暑游,到音樂節、演唱會,再到展覽展會、文體賽事……各地文旅場景創新、體驗升級,變著花樣兒“寵客”,滿足國內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也讓“China Travel”來華旅游的外國友人直呼中國很“city”。
前三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3%,基本生活類和部分升級類商品銷售增勢較好,線上消費較快增長,服務消費需求持續釋放。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和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新型消費模式正在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從智能家電到新能源汽車,從即時零售到直播電商,新型消費不僅豐富了消費內涵,也拓展了消費空間。
在頻遭少數國家封鎖、打壓的科技與新質生產力領域,我國同樣展現出蓬勃活力。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上線運行、天舟七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嫦娥六號探月成功返回、可重復使用試驗航天器成功著陸、第三艘航空母艦福建艦成功海試、國產首艘大郵輪開啟商業首航、國產大飛機商業運營全面加速……2024年,一系列突破性、標志性進展令人振奮。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近期發布《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報告》先期報告,顯示我國擁有的全球百強科技創新集群連續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首席經濟學家表示,這份報告反映出中國不斷增長的科技創新能力,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被仡?024年,愈發能體會到這句話的分量。沒錯,我國經濟正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期,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但眾多企業商家、干部群眾、創業者科學家,他們沒有消極等待,不把希望寄托于別人的恩賜或環境的轉變,而是擼起袖子、甩開膀子,在艱難險阻中求新求變、不斷向前。
這份壓不垮、難不倒、打不服的堅韌,正是中國經濟這片大海的底色。這份堅韌在田野上、在工廠里、在實驗室,它可以讓戈壁變為菜倉,讓車間無人值守,讓芯片模擬大腦……這些點點滴滴的生長,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最終匯聚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