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些力量,在不經意間,迸發出耀眼的光。
2022年,即將踏入大學校園的閆澤煊家中突發變故。他嘗試著申請“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助學金,他得到資助的時候,仿佛在茫茫黑暗中看到了一雙光,讓他在人生道路上不再迷茫。今天,他已經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他想要在參加工作前考取精算師證書,在金融領域發光發熱。
從“家門”到“校門”,對許多青年人來來說,曾經是多么遙遠的距離。自2012年起,貴州茅臺攜手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大型公益助學活動,每年出資1億元,用于開展公益助學活動。
13年累計投入13億,
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700多個縣,
資助全國 25.06 萬名學生走進大學校園。
13載公益助學不輟,“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10月26日全新啟航,繼續書寫著關于夢想與希望的動人篇章。
“大山”基因
行走在茅臺鎮的街道上,酒香馥郁濃厚、赤水河一衣帶水川流而過,古鎮寧靜而又古樸。站在鎮上遠望,山嶺起伏、時不時被霧氣所籠罩。大山里的茅臺艱苦創業、奮斗興業,書寫了自身的光榮與夢想。
茅臺是大山的孩子,也要做守護山里孩子夢想的力量。早在2003年至2006年,茅臺就出資180萬元,獎勵、扶助貴州等西南地區在清華大學就讀的品學兼優但家庭經濟困難的學子,隨后還多次資助困難學生入學,直至“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助學項目在2012年啟動。
自2012年起,中國青基會、貴州茅臺、團貴州省委聯合發起“中國茅臺 國之棟梁”。13載春秋至今,“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圓夢行動始終秉持“助學育人”使命,以大胸懷、大手筆、大力度的舉措,持續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圓夢大學;圓夢行動始終聚焦培育“國之棟梁”目標,把培養復興大業的優秀人才作為方向,已經成為希望工程實施以來,企業累計捐資最多、覆蓋范圍最大、受益對象最廣、合作程度最深的標志性、示范性、引領性的公益品牌項目。
“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在每年1億元持續投入的同時,也逐漸走上規模化、明晰化、精準化的方向。以“三區三州”為重點、聚焦受災害貧困家庭學生……捐贈目光適時調整,希望的光芒不斷擴大。
茅臺集團始終堅持“大品牌大擔當”,秉承“順天敬人、明理厚德” 的核心價值觀,在謀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傾力支持公益事業。為貴州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歲月流轉,愛心如潮。“中國茅臺·國之棟梁”項目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先后于2013、2018、2023年獲得第八屆、第十屆、第十二屆中國公益慈善領域最高政府獎——“中華慈善獎”, 成為教育扶貧的標志性項目;2023年,“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被共青團中央譽為“新時代國家慈善攻堅的一顆璀璨明珠”。
“我在2022年準備踏入大學之際收到了國之棟梁的助學幫助,成為了一名東北財經大學的大學生。在此我想向茅臺集團和中國青基會表達感謝。”
“感謝茅臺集團和中國青基會對我的幫助。你們就像璀璨的明燈照亮了無數人的前行之路。”
“向茅臺集團致敬,您的每一次成功,都激勵著無數青年敢于追夢、不斷創新。”
……
學子們的真切話語是對“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公益助學感恩之情的拳拳表達。
中國青基會相關負責人評價,“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實施,為新時代青少年的成長成才作出了不可或缺的積極貢獻。
“茅臺作為大山深處的企業,有數百萬的老百姓參與到了茅臺產業鏈的上下游,他們與茅臺的發展休戚相關、命運與共。”茅臺集團黨委書記、張德芹深情表達。
“十二五”以來,茅臺已累計出資超90億元用于扶農興農、捐資助學、救災濟困、環境保護等,通過上下游產業帶動百萬計大山人民走向鄉村振興,并積極聯動供應商、經銷商等相關方,持續幫助父老鄉親改善生活、增收致富,努力回饋社會大眾對茅臺的支持呵護。
聚勢謀遠
如何更好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勇于創造世界奇跡的國之棟梁?這是“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不斷探尋的新方向。
26日,圓夢行動新一輪助學五大項目體系進行了發布,聚焦助學育人、思想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不僅關注的受資助范圍持續擴大、社會實踐內容持續拓展、還增設“本碩博”優才計劃,并適當傾斜相關科技領域與專業。
茅臺學子在得到實實在在資助的同時,還將能夠聆聽科研領軍人物、名人的成長經歷,深度參與社會公益與實踐活動,經歷一場場心靈的洗禮,這將激勵他們昂揚家國情懷,把牢青春航向,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挺膺擔當。
為擴大互聯網時代社會影響力與參與度,2023年,中國青基會完善并修訂了《“中國茅臺·國之棟梁——2023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大型公益助學活動”資助管理規則》,并將捐贈窗口對公眾打開。在騰訊公益平臺,大家都可以通過走路、馬拉松、公益畫展等方式進行“行為公益”,對于公眾的公益行動,貴州茅臺進行相應金額的“配捐”。
據了解,2023年行為公益活動期間,33個省級青基會以組建小隊的形式參與,累計動員280萬人、565萬人次參與,全部公益金順利配捐完成。
“夢想愿為夢想綻放,你的向往就是我的向往。”發布會上,代表著圓夢活動真摯愿望的“中國茅臺·國之棟梁”主題曲《又見星河》進行了發布,歌曲是由知名作曲家、作詞家創作、知名歌唱家演唱,勢必進一步增強圓夢行動的深遠影響力和茅臺學子的凝聚力。
張德芹說:“我們將認真做好公益助學這項崇高的事業,積極幫助大家解決后顧之憂,在大家成長的路上多出一份力、多盡一份責。”他勉勵青年學子們樹立遠大志向,主動向書本學習、向實踐學習、向前輩先賢學習,不斷成長進步,增強創新意識,勇于開拓實踐,敢于創新創造,把矢志奮斗貫穿于學業全過程、融匯于事業追求中,努力成長為對國家和社會有貢獻的“國之棟梁”。
隨著助學金一同來到學子手中的,還有一封落款為中國青基會和貴州茅臺的關愛信,心中鼓勵學子們增強信心,奮發拼搏,
“中國茅臺·國之棟梁”站在新時代征程上,從心出發,將“明理厚德”的價值理念不斷傳遞,不斷匯聚起教育強國的磅礴力量。
棟梁初長成
播種一粒種子,用心澆灌,就一定能發芽開花,終有一天,種子能夠成長為參天大樹。
曾經險些與大學失之交臂的茅臺學子石賢如今是一位非遺傳承人和民族文化傳播者,他愿意將理想的種子播撒在更多人心中。
2019年受到“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圓夢行動的賀新華成為了陜西延長石油集團南泥灣采油廠的一名安全員,她深知西部地區是國家能源發展的重要陣地,需要有知識有技能的年輕人去建設,她選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貢獻力量。
受過幫助的鄭承耀反哺桑梓,與幾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參考中國青基會希望工程的助學模式設立獎學金資助村里的孩子們能夠順利的完成學業。
他們是25萬余名受助學子的縮影,他們帶著茅臺的關愛,不僅實現了個人價值,更將這份愛傳遞給更多人,形成了愛的循環。
“我希望以后投身基層,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南開大學的受助學子劉懿蕊這樣說。
經過調查統計,眾多茅臺學子在自立自強的同時,還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傳遞溫暖,有近90%的茅臺學子曾參與過社會公益和志愿服務活動。
當時光流轉,嫩芽已初長成大樹,學子們帶著對知識的渴望與感恩社會、報效祖國的信念投身時代浪潮。他們藉由“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圓夢行動,重塑信心。
共青團中央有關領導表示,貴州茅臺塑造民族品牌,積極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與中國青基會共同發起實施中國茅臺國之棟梁,希望工程圓夢行動。13年來,這一項目始終秉持助學育人的價值理念,聚焦國之大者的目標方向,瞄準急難愁盼的青年需求,成功幫助25萬余名的學子順利的從家門走進了校門,成長為奮斗,在祖國建設各條戰線上的棟梁之材。
聚焦教育、文化傳承、生態環境保護、醫療衛生等多領域,茅臺積極承擔“山一樣的責任”。在生態環境方面,2012年起,貴州茅臺累計出資4億元,專項用于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在文化保護和傳承方面,2021年貴州茅臺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聯合發起成立了“漢醬·匠心傳承”公益項目,促進文物的活化利用。2023年,積極加入亞洲文化遺產保護基金,為亞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貢獻力量。
在脫貧攻堅和助力鄉村振興方面,茅臺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幫助貴州道真縣如期實現了脫貧攻堅,支持道真縣做大做強食用菌產業,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2023年,“貴州茅臺公益基金會”正式成立,在教育醫療、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文化傳承等領域布局公益項目,打造公益品牌矩陣,積極引導上下游相關方投身到公益慈善事業當中。在健康領域,聯合發起成立“茅臺1935·國之大醫”公益基金,推動中醫藥文化傳播和知識普及,傳承和發展中醫藥事業;在教育領域,支持新疆100所經濟相對困難地區農村學校開展希望工程圖書室項目,持續開展“王茅·繁星計劃”,為貴州鄉村兒童新建及翻新足球場……
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與承擔社會責任有機融合起來,茅臺秉持“順天敬人、明理厚德”的核心價值觀,不斷豐富公益實踐的內涵與外延,賦予品牌更多溫情、熱情,將發展的成果回饋社會。相信這份對愛的堅守,能夠被更多人看見,也激勵更多各界人士加入到公益的行列中,共同筑夢未來。(索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