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武漢市育才第二小學開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題培訓,邀請黨史專家講授“紅廉黨課”,師生共讀紅廉故事叢書《赤都風元》;2月4日,江岸區鄱陽街小學組織“紅領巾小小解說員”,走進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武漢中共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當志愿講解員,傳播紅廉故事……新春開學季,江岸區的不少中小學以播散“紅廉種子”作為“開學第一課”。
江岸區素有“武漢的雨花臺”、“沒有圍墻的博物館”的美譽。漢口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宋慶齡故居、京漢鐵路大罷工紀念館……各類紅色場館在此聚集。近年來,江岸區紀委監委大力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深入挖掘紅色革命歷史遺存中蘊含的清廉基因,形成鮮活厚重的“紅廉文化”,并充分發揮其教育、浸潤、約束功能,培育全民清正廉潔價值理念。
“那一封封樸實感人的紅色家書、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我將持之以恒地把‘對黨忠誠、干事創業、清正廉潔’的誓言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永清街道把“青年話清廉”論壇活動,搬進了廉政教育基地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紀念館,青年干部李慧賜表示自己深受洗禮。該區紀委監委將轄區10處紅色場館打造成廉政教育基地,并在此開設聚焦年輕干部群體的“廉政課堂”,引導扣好廉潔從政的“第一粒扣子”。近兩年來,共邀請黨史專家、先進楷模等授課30余場次。
搭建“線上+線下”平臺,讓“紅廉文化”活起來,推動黨性教育更“走心”。該區紀委監委聯合宣傳部門深度挖掘轄區紅色資源,將35處紅色點位,采取動畫模式制作成可視、可讀、可觸的“紅廉地圖”,干部群眾通過“指尖”就能走進紅色場館接受洗禮;聯合文旅部門打造了兩條紅廉旅游精品路線,開展“追尋紅色足跡、品味多彩江岸”主題活動,吸引60萬余名干部群眾前來參觀學習。
該區紀委監委還通過開展講述紅廉故事、征集紅廉家書、編演紅廉節目,組織專家學者開展紅廉文化研究,組織學生及家長開展“紅色研學”,持續豐富拓展紅廉文化建設形式和載體,讓紅廉文化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開展紅廉教育已成為全區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挖紅廉資源,創新傳播方式,增強紅廉文化的滲透力,在推進‘三不腐’中發揮更大作用。”該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武漢市江岸區紀委 周清華 孫方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