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們村還都是土路,晴天有土,雨天有泥,離我們最近的柏油路都得有9里地。”山東菏澤定陶杜堂鎮戚姬寺村黨支部書記黃賢忠說,“近幾年,我們村規劃修整了道路,治理了坑塘,開展了美麗鄉村建設,通過流轉土地引進了黃粉蟲養殖基地。”
杜堂鎮把16個村劃分為示范村、創優村、強基村。通過“示范村”強化引領突出亮點特色,“創優村”提檔升級壯大集體經濟,“強基村”整頓提升完善基礎設施等,發揮大村、強村領先優勢,帶動小村、弱村規范提升,因村制宜,分類施策,促進全鎮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持續增強。
杜堂鎮通過實施“紅色熔爐”計劃,對各村后備人才、黨員骨干、致富帶頭人、青年志愿者進行輪訓,吸納他們進班子、強組織,形成青藍相繼、薪火相傳的生動局面。在全鎮16個村開展貫穿全年的擂臺比武活動,通過實地觀摩學習,交流互鑒,亮品牌、曬成績,找差距、補短板,帶動全鎮村級黨組織梯次提升,全面進步。
杜堂鎮以土地流轉為抓手,實現托管土地1.7萬畝,招引成立28家新型營業主體,其中黨支部領辦合作社3家,國家級示范合作社1家;以人居環境提升為抓手,通過鎮村兩級黨組織號召開展“三堆”清理、污水治理、殘垣斷壁拆除等集中行動,改善村居環境,盤活閑置土地,增強招商引資吸引力;以創業車間為抓手,回引在外能人返鄉,招引廚具加工、機械手臂皮毛玩具、服裝加工等項目入駐。截止目前全鎮已有創業車間11個,帶動村民350余人就業,每年實現村集體增收46萬元,實現人才回歸、資金回流、群眾增收。
杜堂鎮創新開設村級綜合性便民服務咨詢窗口,實行“AB崗”辦公,設立24小時應急服務熱線,將“一次辦好”落到實處;高標準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涵蓋“多功能室、文化宣傳區、書法活動室、實物安全教育”等多種主題的活動室,每年惠及群眾4600余人次;圍繞“五為”實踐活動,開設17個便民志愿服務點,形成黨員帶頭,群眾參與的濃厚氛圍,構建起覆蓋轄區的“15分鐘便民服務圈”,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王海陽 劉雪桐)
來源:菏澤市定陶區杜堂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