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迎接2025年,阿惠和她的朋友們踏上了從上海前往內蒙古錫林郭勒的旅程,這是阿惠第一次深入西北內陸,她要去感受更廣闊的曠野。
位于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的烏珠穆沁草原,是阿惠此次旅程的主要目的地。作為世界四大草原之一,這里是蒙古族文化習俗保存較完整的地區。現在烏珠穆沁草原沒有無垠的綠色了,草原上只剩下積雪和枯黃的草,但這并未減少阿惠的興奮與期待。
出品人:徐香 總監制:黃武鋒、文若愚 導演:徐大偉、何惠子 撰稿:何惠子 統籌:張歆旎 制片:胡弘彪 海報攝影:何惠子、胡弘彪 視覺設計:牛嘉良 制作:澎湃新聞·源深視頻(07:40)
她站在冬日的草原上遠眺,牛羊在雪地上悠然移動,山巒在雪的映襯下顯得更加峻峭。阿惠深吸一口氣,寒冷的空氣中夾雜著清新的雪味,令人精神一振。行走在雪面上,鞋底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自然世界是那么安靜,能聽見心跳、呼吸,她已經很久沒有離這些聲音這么近了。她體會到自然的美與力量,迫切地想要與這里有更深的交流與聯結。
面對曠野,似乎只有奔跑才是最好的回應。最近,內蒙古自治區蒙古馬超級聯賽(簡稱“馬超”)在錫林浩特市舉行,阿惠和從全國各地趕來的5000名游客,目睹了一場草原上的速度與激情。馬蹄濺起的飛雪、馬鬃結出的冰霜、扎在馬背上的“雪松”既昭示著曠野的險惡,又無時無刻不在告訴人們:曠野是如此地迷人。
邊地的狂奔
很難想到,阿惠踏上冬季草原的旅程,源于一次在拼多多上購買寵物衣服的偶然經歷。當時,她無意間刷到了“冬季馬兒棉襖,你的馬兒穿衣服”“迷彩訓練馬衣”等商品,對此產生了好奇,在深入了解后,她決定前往草原,去看一場別開生面的“馬超”。對很多年輕人來說,這種與不同地域、文化“摩擦”,碰撞出來的感受是重要的。
在烏珠穆沁草原,“馬超”與當地生活的連接是什么?
錫盟冬季馬超聯賽。(本文圖片均由澎湃新聞胡弘彪攝)
孟克是參加這場盛事的馴馬人。他生活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從孟克的草原往西北策馬奔騰三十公里,就能到達蒙古國。孟克居住在7000多畝牧場上,他和一百匹馬一起生活。
講述馴馬和“馬超”的故事,孟克有充分的資格。這是他過去幾十年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是生活本身。
每次馴馬結束,馴馬人孟克與徒弟都會遛馬來給馬散熱。
身為蒙古族人,孟克是馬背上長大的孩子。六歲開始和他的父親學習騎術。隨著歲月的流逝,他逐漸成長為一名杰出的馴馬人,肩負著傳承蒙古族傳統文化的重任。為了將這份傳統文化傳承給下一代,孟克在兩年前開始悉心教導小侄子額力布格騎馬。令他欣喜的是,額力布格在短短兩年內便展現出了蒙古族人在馬背上的天賦。就在不久前,他獲得過東烏珠穆沁旗30公里耐力賽的冠軍。
“馬超”是錫林郭勒旗騎馬賽事走向專業化的、精英化的呈現。作為獨具祖國北疆文化特色的大型群眾性賽事活動,內蒙古自治區蒙古馬超級聯賽已連續舉辦2屆,吸引了無數游客的目光。蒙古族獨特的馬文化,已然成為了錫林郭勒旅游業的一張亮麗名片。對于很多當地牧民來說,“馬超”不僅是對蒙古族馬文化的傳承與展現,也推動了錫林郭勒馬產業的向前奔跑。
冬季馬超的賽場上,騎手們和他們的戰馬在起點線上蓄勢待發。
在這次“馬超”級聯賽上,孟克的小侄子額力布格要騎著“小可愛”與其它近100匹馬,進行蒙古馬30公里耐力賽的名次角逐。孟克和額力布格都很重視這次的比賽,每周末,額力布格都會從旗里匆匆趕到牧場,與叔叔孟克一同訓練。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沖進前五。
為了這次比賽,孟克特意為他們的馬匹“小可愛”準備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套粉色的馬衣,這是他在拼多多上精心挑選的。比賽當天,當閘門一開,黃土與白雪飛揚,所有馬匹如箭般沖出。阿惠站在賽道旁注視著這一切。
孟克心愛的“小可愛”穿上了網購回來的新衣服。
耐力賽,是對騎手和馬匹毅力與決心的雙重考驗。在這場近40分鐘的比賽中,騎手們需要在多變的賽道條件下駕馭馬匹,就如同蒙古馬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求生存一樣。近百匹蒙古馬的馬蹄聲與5000余名觀眾的吶喊聲交織在一起,這一刻阿惠對蒙古馬精神有了更深的感知。
在30公里耐力賽中,選手們奮力向前。
微小的勝利,與日常的歡愉
額力布格和“小可愛”最終排名第八,他們沒有沖進前五,但誰說這就不是勝利呢?
比賽結束,孟克沉默地遛著馬,然后啟動車輛,離開了現場。他沒有像阿惠和其他游客,去賽場另一側,享受2米的巨型羊肉串和精心熬制的奶茶。比賽結束了,孟克又要回歸日常生活方式:生火,喂羊,做飯,吊馬(馴馬),偶爾去哥哥家串個門……天亮,眼睛一睜,忙乎,再忙乎,天黑,眼睛又該閉了,一天又一天周而復始。
在阿惠看來,擁有馬群和曠野,是像孟克這樣的牧民最大的財富。在零下23℃的天氣中,她裹著出發前在拼多多上下單到酒店的羽絨衣,體驗著上海與內蒙古地域之間那些不同的人文,也感受著因互聯網打破空間,制造的片刻歡愉。
隨著電商的發展,現在阿惠喜歡把一些必要東西直接郵寄到出行目的地。物流的便捷,讓阿惠即使身處在不同城市,也能找到日常生活的影子。而這次在烏珠穆沁草原,她仍然享受著電商發展所帶來的生活便利。
孟克為籌備比賽,從拼多多上購買了賽馬裝備。
相較于一直生活在“包郵區”的阿惠,近些年孟克在線上購物方面,則有著更深感知。在江浙滬包郵的近十年后,2022年內蒙古逐漸成為“包郵區”。也就是從那時起,在拼多多上購買東西時,孟克就很少看到“偏遠地區除外”的聲明。
為了讓偏遠地區享受到包郵服務,2022年,拼多多首創中轉集運模式,在中轉倉通過第三方物流服務運營商,統一發貨至內蒙古。如此一來,內蒙古地區快遞不包郵就成為了歷史。之后,為了讓快遞進村、進牧場,2023年,拼多多推行免費包郵送貨進村服務。許多地方的牧民不再需要驅車數十里,到鎮上或縣里取貨,每天回家順路就能取到快遞包裹,生活的便利性大幅提升。2024年9月,拼多多針對偏遠地區中轉訂單推出物流中轉費減免優惠。
孟克養了一百多匹馬,需要很多馬具、馬衣、馬藥。原來內蒙古不包郵,運費則是一筆不小的成本。很多時候急用一些小東西,運費比商品本身還貴。而現在他都在拼多多上購買,不僅實惠,還能包郵,能送到牧區旁邊的代收點,不耽誤他干活。
生活的曠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注解
在2025年到來之前,孟克在拼多多上給小侄子買了一輛滑板車,作為新年禮物。
過去孟克對勝利有一種執念,認為只有好名次才更好。但現在他知道,更好可以是細微的,是向左的,也可能是向右的。生活本該就有很多選擇,就如同拼多多引領的電商西進也讓蒙古族人享受更多選擇,讓物件從千里之外飛來,填充他們瑣碎的日子。
很多生活在包郵區的人,也許不會想到,物流政策會將生活在同一時空里的人群,硬生生分割出兩種體驗。而生活在內蒙古的人,過去也從未預料到,僅僅通過兩年多的時間,因為西進的電商,甩掉了“偏遠”的帽子,實現了包郵自由,幫助更多好物突破地理阻隔,自由流通。
與世界有更好的連接,找到日常小小的歡愉。現在在烏珠穆沁草原的曠野中,孟克一家人通過電商平臺,也能下單到來自零上30℃遠方的榴蓮。
網購的便捷,讓熱帶水果也來到了孟克的家中。
對于孟克來說,促進供應鏈下游快遞物流在偏遠地區的延伸,能讓他和家人們與城市用戶一樣,便捷地獲得廣泛的商品選擇,共享電商平臺高質量發展的碩果。對于拼多多上的平臺商家來說,偏遠地區消費者的購物熱情正成為他們探索新市場、洞察用戶喜好的寶貴資源。
商家意外地發現,原來內蒙古的消費者竟也對榴蓮情有獨鐘。隨著中轉費減免等系列政策利好加速釋放,更多商家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他們躍躍欲試,準備或者已經前往這個尚未與內地完全接軌的西域大市場,大展拳腳。
拼多多發布的《2025年夜飯報告》顯示,甘肅、西藏、青海等西部地區消費者正快速融入“水餃圈”,水餃增幅明顯,同比增長300%;西部地區消費者也愛炒貨,美國進口開心果最受歡迎,訂單量同比增長197%;東部、東南沿海的海參、鮑魚干貨走上了西部地區消費者的餐桌,銷量較去年同比增長183%。同時,西部地區的優質羊肉加快“東出”,甘肅、內蒙古、寧夏等產區的羊肉銷量均翻倍增長。
在拼多多看來,不管出山,還是進村,物流成本高企一直是行業痛點,而直擊這一痛點是希望能夠撬動生態中的更多商家加入到偏遠地區的市場與消費振興當中,從而增加商品流通、激發市場活力。
當平臺、商家乃至整個生態形成合力,美好的改變正在發生。
站在烏珠穆沁草原中,看著茫茫無際的夜色,聽著四面八方吹來的風,孟克說如果有機會,想騎馬奔赴新疆參加當地的比賽。當看到孟克、他的女兒們和額力布格在曠野中策馬揚鞭,這一刻我們深信:當每個人將自己的方寸之地變得更好時,世界就會變好。
孟克和他的小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