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還能活多久……特在有生之年寫這封信表示感謝。”近日,一封長達三頁的感謝信被送到了武漢經開區公安分局沌陽派出所,要感謝的正是該所的社區民警王新華。自2021年來到郭徐嶺社區工作后,王新華對轄區困難群體許婆婆(化名)家庭進行“一對一”幫扶,在日常的工作中切實解決困難群體面臨的問題,讓重癥患者許婆婆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深入社區走訪,與困難母子“結對”
今年53歲的王新華是一名退役軍人,曾在服役期間曾榮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而現在的他是武漢經開區公安分局沌陽派出所的一名社區民警。2021年7月,王新華從沌陽派出所辦案隊來到了郭徐嶺社區,成為了一名社區民警。從那時起,他的工作重心轉向了深入社區服務群眾。王新華曾說:“在辦案隊我只是負責案件的偵辦,但社區民警的工作讓我更加貼近居民,社區工作更像是一個全方位的服務,既要保證居民的治安安全,又要幫助解決他們的生活難題,尤其是那些需要幫助的特殊困難群體。”
2021年,他在走訪社區流動人口的工作中認識了居住在郭徐嶺社區的小軍(化名)和他的母親許婆婆。今年42歲的小軍自讀高中起就患上精神類疾病,病情時好時壞至今未能痊愈,長期沒有工作能力。母親許婆婆年近七十,平時獨自一人照顧小軍的日常生活,父親則因工作原因長期在蔡甸區居住。王新華回憶起第一次見到許婆婆時的情景:“她眼里滿是疲憊,每天都在為照顧兒子和家里的生活奔波,平時她就在家附近的菜市場做凌晨時間的短工,收入微薄。”在了解到母子二人的低保遲遲沒能辦理完成的情況后,王新華決定“結對”為這對困難的母子提供幫助。
辦理低保需要提供一系列的材料,而這些對文化水平不高的許婆婆來說其實是個不小的挑戰,這也是低保遲遲未能辦理完成的原因。王新華不僅幫助她整理和準備了所需材料,還多次主動協助聯系街道、社區內的相關部門,確保他們不會因材料不全或者程序問題被耽誤。在此期間,小軍的病情曾突然嚴重復發,王新華便與輔警饒勇一起幫助許婆婆將小軍送到醫院住院治療,直到一個月后小軍才得以出院。王新華趁小軍這次住院的機會,還不忘幫助完成了小軍的殘疾證和重大疾病證明的申辦流程,進一步讓小軍能夠獲得更多幫助。
許婆婆在寫給王新華的感謝信中說:“原本小軍每個月吃藥要花七八百塊,在辦理完這些證明后,一個月只需二三百塊了。”除了支出有所減少,母子二人每個月還能領到一兩千元的低保,讓兩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有了保障,改善了生活水平。逢年過節,王新華還會自費買一些慰問品送給母子二人。王新華表示:“這些手續辦理起來并不復雜,但對于他們來說,卻是改善生活的關鍵一步。看到他們的生活有了保障,我的心里也覺得踏實。”
幫拿藥、幫接送,他不厭其煩
小軍因患病需要按時服藥,此前小軍需要的藥物需要到漢口或漢陽的指定醫院才能購買到,年近七旬的許婆婆連地鐵都不太會坐,每次去買藥都需要在路上輾轉一兩個小時,買藥時小軍一個人在家也讓她十分擔心。認識母子二人后,王新華便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主動承擔起了幫忙跑腿買藥的責任,有的時候許婆婆來不及把藥錢讓王新華帶上,王新華還會直接幫忙墊付。“她快七十的人還在照顧兒子,已經很辛苦了,我做一些舉手之勞能幫她盡量輕松一點。”王新華說。
麻繩專挑細處斷,噩運總找苦命人。正當許婆婆和小軍母子二人生活越來越好時,2024年9月,許婆婆不幸被診斷出患有骨髓瘤,這個消息無疑是對這個家庭的沉重打擊,但許婆婆依舊堅強地與病魔抗爭。
目前,許婆婆還在化療治療之中,每次前往位于武昌區的湖北省腫瘤醫院進行化療,舍不得坐出租車的她要在路上顛簸兩個多小時,這對于身患癌癥的她來說非常吃不消。了解這一情況后,王新華會提前打電話確認許婆婆的化療的日子,在當天上班前早早地開車來到許婆婆家,幫助她準備好化療和住院所需的物品之后親自開車將許婆婆送到醫院,并幫助她完成入院的一系列手續再按時返回工作崗位。當化療療程即將結束之前,王新華又會打電話約好時間,按時把許婆婆接回家。這樣車接車送的貼心服務,陪伴了許婆婆后來的每一次化療。
在許婆婆的治療過程中,王新華的陪伴和幫助為許婆婆帶來了巨大的安慰和支持。她的身體狀況有所好轉,精神面貌也有了變化,她說:“我確診時醫生說我可能只能活三個月了,但我已經多活了一段時間了,希望在王警官的幫助下我能繼續好起來。”
為了感謝王新華,文化水平不高的許婆婆拜托老伴為王新華寫了一封感謝信,她用滿滿三頁紙詳細講述了王新華對他們一家人的幫助和自己的感謝之情。在信中,她慶幸有生之年遇到了真心實意幫助他們的好心人。
他還曾資助一名困難學生6年多
“謝謝您(王新華)叔叔,是您讓我看見了自己的未來,讓我有了活在這世界上的目標。”來自青海省玉樹州的女孩小卓(化名)曾這樣在信紙上寫道。而每當想到這位素未謀面的藏族女孩已經順利進入大學校園,王新華的心中也總是一陣欣慰。
在一次偶然的契機下,王新華多年前在網上了解到了“青海格桑花教育基金會”,封基金會長期以來在西部地區開展助學活動。王新華沒有多想,立刻通過封基金會與青海省玉樹州的困難學童小卓結對并開始幫扶。小卓上初中每年需要基本生活費1500元,上高中每年則需要基本生活費2100元,從初一到高三,王新華這一幫就堅持了6年。王新華從中獲得的最大的回報,是小卓的一封感謝信,看到信中自己的資助幫小卓抗住了生活的困難并對未來充滿希望,王新華覺得很值得。
王新華的熱心快腸被他帶到了作為社區民警的工作中。王新華多年的搭檔、一同從辦案隊來到郭徐嶺社區的輔警饒勇說:“以前王警官辦案時雷厲風行非常嚴肅,但自從來到社區,他對待群眾又認真、溫暖而耐心。”除了定期上門看望幫助許婆婆和小軍母子,社區中其他的困難群眾也被王新華一一記在心里,定期聯系了解他們的近況,“有事情能幫就幫”是他常對饒勇說的一句話。
郭徐嶺社區居委會會員易歡表示,王新華對社區的事務非常負責,平時也非常熱心和藹,很多社區居民和社區工作人員都受過他的幫助,大家都喜歡和他打交道。
一封封感謝信的背后,是王新華用心用情幫助他人的感人故事,也是社區居民和社區工作者對他的認可。目前,王新華已轉到濱湖社區繼續擔任社區民警,但他的工作方式依舊。他說:“作為一名社區民警,最重要的就是用心去幫助每一位需要幫助的居民,幫助別人,是我作為人民警察最基本的職責。”(謝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