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畔賣橘子的農(nóng)婦
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怒江大峽谷海拔1500—2000米的山腰臺地上,參差錯落地坐落著怒族、傈僳族的村寨。我們來到怒江州福貢縣的一個路口集市,發(fā)現(xiàn)一名怒族農(nóng)婦背著嬰孩蹲在路邊賣橘子。她穿著小方格夾襖,黑底彩繡的麻布頭飾格外漂亮,還簪著一朵粉花。后背上孩子的多彩衣帽毛絨絨的,母子倆的穿戴既有民族特色也很時髦。這個“微地攤”只有一個木凳和盛滿橘子的篾筐,一旁擺著電子秤。我走過去買了5斤橘子,當我把一張20元面值的現(xiàn)鈔放在電子秤上時,她竟開心地笑了起來,笑容宛如春日綻放的大樹杜鵑花一般美麗。
怒江州曾是列入“三區(qū)三州”的深度貧困地區(qū),過去許多人的年收入不足1萬元,脫貧后日子漸漸好了起來。從賣橘子農(nóng)婦的那張燦爛笑臉上,我們看到了鄉(xiāng)村振興給“阿怒人”帶來的新生活、新希望,在“聚綠盆”轉化為“聚寶盆”的過程中,當?shù)厝艘欢〞@得越來越多的實惠和幸福感。(郝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