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既是文旅產業的方向和路徑,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求。宜賓市翠屏區積極構建更加完善的文化旅游發展體系,不斷豐富文化和旅游產品供給,提升服務水平,全力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一、錨定“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找準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方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全會聚焦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明確改革路徑和具體舉措,為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川大力實施文旅融合發展戰略,提出“要加速釋放文旅融合的催化、集成功能,做好‘文旅+’‘+文旅’的大文章”。宜賓市高度重視文旅產業工作,要求翠屏區“將文旅產業作為重要產業門類抓緊抓實,推動文旅產業在現有基礎上多點開花、逐步成型”。省、市系列工作要求,為翠屏區在新階段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和著力重點。
宜賓市翠屏區是全省排名前5的文化資源大區,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備選名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五級旅游資源12處,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富集。同時,作為萬里長江第一城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要節點城市,在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國家級發展戰略上具有天然優勢。近年來,翠屏區全力推進文旅產業提質增效,入選全省歷史文化遺產綜合保護利用試點縣,僰道歷史文化旅游休閑街區、李莊古鎮分別成功創建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省級旅游度假區,旅游綜合收入和人數連續三年增長10%以上,蟬聯全國市轄區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區。翠屏區將始終堅持以建設長江上游國際休閑旅游目的地核心區為目標,創新實施“五大行動”,深化“三大機制”,強化“文旅+”“+文旅”融合發展,持續擦亮“天府旅游名縣”金字招牌。
圖為翠屏區僰道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新春活動
二、深入推進“五大行動”,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高地
文旅產業是綠色產業、朝陽產業。翠屏區將不斷整合文化旅游資源,拓展文旅產業鏈條,豐富文旅產業業態,全力打造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新高地。
(一)全力推進遺產保護行動。編制《翠屏區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規劃》,健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協調督查機制,高標準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確保應查盡查、應保盡保。高標準推進全省歷史文化遺產綜合保護利用縣域試點,加快實施真武山古建筑群修繕、舊州塔古塔保護研究、城市記憶館展陳等43個建設項目,推動文化遺產由重點保護向整體保護轉變,由文旅開發向保護傳承利用轉變。大力實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升,對全區20處歷史建筑、4處傳統村落等歷史文化名城要素進行數字化信息連接,形成區域性文化遺產標識。建立“微改造+活態傳承”模式,推動李莊胡家院子、大觀樓展陳、冠英街民居文化體驗等12個文物活化項目,重現老街巷、老建筑“歷史場景”。探索完善支持非遺傳承人開拓旅游市場引導政策,打造五糧液傳統釀造技藝體驗館、仁和非遺館、非物質文化研究等5個沉浸式傳承空間,創新“非遺節慶+文創開發+研學教育”三位一體傳承體系,推動非遺技藝產業化轉化。
(二)全力推進融合發展行動。做好“文旅+城市”,堅持“城區變景區,旅游即生活”理念,聚焦老城疏解、功能補短,用“繡花功夫”進行老城微改造、精提升,加快推動走馬街-麻線街、流杯池-催科山等連片打造,實現旅游動線與城市交通、特色餐飲、主題住宿有機融合,打造“主客共享、近悅遠來”的全國知名城市旅游目的地。做好“文旅+農業”,按照“三區互動、三廊串聯”發展思路,推動南部現代田園體驗旅游區、中部都市村莊休閑區、北部鄉村文化體驗區互動發展,提升茶博園、五彩金秋、金蘭花谷等農文旅融合園區品質,打造荷蓮文化節、櫻花節、柑橘節等特色農旅活動品牌。做好“文旅+商業”,充分利用“旅游+場景”“非遺+體驗”“休閑+消費”等融合發展模式,積極發展夜間旅游和假日經濟,持續開展惠民消費月、數字文化旅游消費體驗等活動,發放文旅電子消費券,進一步激發文旅消費活力。
(三)全力推進項目攻堅行動。強化項目包裝爭取,圍繞中省市文旅產業政策、資金投向,主動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重點文化戰略,先后建成李莊月亮田、僰道歷史文化街區等重點項目76個,謀劃包裝栗峰山莊文化村落、一曼紅色文化產業空間等文旅項目18個,實現文旅“資源”變文旅“經濟”。加快重點項目建設,通過文態規劃與業態招引同步推進的方式,全力實施潼關碼頭改造、期來主題酒店、東鑫和考古遺址等22個重點項目,確保501中國白酒文化圣地、文脈大道二期、冠英街業態提升等5個重點項目2025年全面呈現。加快建設一批智慧公廁、立體智能停車場、智能充電樁、房車營地等新型基礎設施項目,以優質文旅項目不斷豐富文旅市場供給。
圖為翠屏區合江門廣場節假日盛況
(四)全力推進品牌營銷行動。以翠屏山、天池公園為主要承載地,充分挖掘哪吒文化IP,打造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哪吒文化品牌。堅持主流媒體+商業媒體+對外平臺+網紅達人相結合,組織開展“走讀四川·潮玩翠屏”“大V帶你打卡翠屏”等十大宣傳推廣活動,全方位展示翠屏“山水人文城”之美。搶抓文旅消費爆發式增長機遇,高質量舉辦十月文學頒獎、“兩岸情·李莊行”等品牌活動,以常態化文旅活動聚人氣、增活力,持續提升城市影響力和美譽度。
(五)全力推進體驗提升行動。按照“城鄉統籌、均衡供給”原則,實施公共文化設施“補短板、提品質”工程,統籌推進城鄉文體場館提檔升級,啟動圖文兩館新館建設,構建15分鐘品質文化生活圈。加強文旅活動策劃和導入,豐富品牌活動和業態場景,高水平舉辦古建文化交流、天府旅游名鎮聯盟等文化交流活動,常態化開展僰道長歌、長江山河令、流杯池詩酒文化等沉浸式實景演藝活動。提升旅游大數據中心、智慧旅游系統功能,完善旅游咨詢服務、全域導視和旅游交通咨詢服務體系,打造“快旅慢游”生態圈。創新智慧應用,充分運用VR、裸眼3D、數字光影等技術,推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提質增效,提升游客的參與度和體驗感。
圖為翠屏區合江門廣場《僰道長歌》沉浸式演藝活動
三、緊扣“三大機制”,激活文旅融合發展新動能
通過創新保障聯動、交流傳播、服務提質三大機制,統籌資源整合、品牌提升與服務優化,構建全域文旅產業發展新格局。
圖為翠屏區三江口夜景
(一)完善保障聯動機制。組建文旅融合發展指揮部,建立“一周一現場、兩周一例會、一月一交賬”的定期聯席會議機制,成立“城景相融”合江門片區建設、翠屏山招商運營等多個工作專班,形成統籌有力、組織有序、推進有效的指揮調度格局。出臺《宜賓市翠屏區文化旅游人才評價激勵辦法》,修訂完善《關于進一步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獎勵補助辦法》,實施“文旅英才計劃”,重點引進數字創意、景區運營、營銷推廣等緊缺人才。整合文旅、自規、住建等部門資源,建立“多規協同”平臺,推進規劃銜接與資源共享。始終堅持“流量時代、運營為王”發展思維,借智借力先進運營管理團隊,形成“規劃-建設-運營”全鏈條閉環管理模式。
(二)創新品牌傳播機制。深化區域聯動,構建線上線下,對內對外一體聯動和旅游宣傳推廣體系,深化川南渝西旅游聯盟合作,聯合開發“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跟著哪吒游四川”等跨區域精品線路,建立友好城市互訪推介機制,提升區域文旅品牌影響力。深耕“一曼故里”“人文李莊”“醉美翠屏”“哪吒文化”等四大文化IP,創作一批具有翠屏印記的歌曲、形象片、影視片、動漫片、舞臺劇,持續講好翠屏故事、發出翠屏聲音。加強與《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權威媒體合作,市區融媒共建共享、內容聯動,中央省地多級多層次媒體宣發,實現共鳴式傳播。
(三)深化服務提質機制。推進文化旅游經營主體規模化、規范化、品質化提升,堅持“引”“培”結合,培育一批省市文旅產業優秀龍頭企業。推進“一碼通全域”工程,整合景區預約、場館登記、消費支付等功能,實現“一部手機游翠屏”。建立文旅、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20分鐘響應”聯動機制,推行文旅市場聯合監管、涉旅投訴快處快賠等服務機制,營造“放心、舒心”旅游環境。配套落實“三免”寵客政策、文旅消費促進及暖客優惠政策,合力提升城市人氣,做優文旅服務。不斷優化旅游服務體系,組建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文旅志愿者隊伍,構建社會廣泛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宜賓市翠屏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 ?白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