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9點鐘,在山東鄒城市香城鎮北齊村,村民齊振良都要準時在村里轉一圈,村里有多少戶人家,又有多少老人獨居、哪戶人家有特殊情況需要關注,他都了然于胸。作為村里的物業網格員,他每天都會將村民需要服務的事項信息收集起來,便于鄉村物業服務隊上門服務。
齊振良每天的巡查工作,源于鄒城市推行的鄉村物業服務模式。近年來,該市立足城鎮居民對高質量生活需求與社區管理服務滯后之間的矛盾這一實際情況,通過打造“鄒鄉物業 城心為農”服務品牌,將“支部+農戶+物業服務”緊密融合,以黨建引領鄉村物業“零距離、零收費”,推動“小物業”服務“大民生”,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顯著增強,2021年度群眾滿意度較上一年度在全省提升了11個位次。
“黨建+崗位”,建強鄉村物業服務隊。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結合城鄉公益崗、鄉村振興綜合專崗、社區服務網格員、綜合治理崗等崗位設置,支持大學畢業生、退役軍人、退休職工、具有專業維修技能的村民等群體組建鄉村物業服務隊,參與鄉村物業服務,當好“紅色管家”。大束鎮擁有611戶、2055人的鴻山村通過選聘4名村干部、4名城鄉公益崗、5名老黨員、8名網格員,組成了21人的鄉村物業服務隊。目前,全市已建立鄉村物業隊160支,人數達2888人。
“黨建+網格”,暢通鄉村治理微循環。按照“整體覆蓋、便于管理、無縫銜接”的原則,將社區、村莊劃分為若干微網格,逐個建立微信群,發布物業服務指南,群眾在群內即可“下單”反映物業服務訴求,物業服務隊及時接單、派單,小事2小時內完成,費時事2天內解決,復雜事7天內有回音,打通了鄉村物業服務的“神經末梢”。張莊鎮建立“1+2+X”紅色網格機制,物業服務隊對網格內服務事項兜底負責,做到“群眾吹哨、物業報到”。截至目前,全市鄉村物業服務隊累計接聽服務熱線21510余次,開展上門服務14381人次,有效滿足了群眾日常生產生活需求。
“黨建+物業”,探索服務管理新模式。堅持把鄉村物業服務作為黨組織聯系群眾、服務群眾、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平臺載體,通過黨建引領、樣板引路、品牌帶動,形成“建強一個點、連成一條線、帶動一個面”工作格局。城前鎮打造“一家仁”鄉村物業服務品牌,成立2家市場化運營的集體所有制物業公司,實行村“兩委”成員與物業公司管理層競聘上崗、交叉任職、雙向考核。北宿鎮實施“百需百應”鄉村物業管理模式,由黨支部牽頭建立1個鎮級物業管理服務站、8個試點村級物業服務站,對綠化養護、路燈維修、道路保潔等群眾訴求實行全時全域服務,走出了一條“小事不小、服務有我”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