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是聞名中外的紅色故都
共和國搖籃
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
人民公安從這里走來
瑞金市公安局葉坪派出所
用忠誠與擔當詮釋
“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
以政治建警為綱
以群眾需求為本
書寫了基層警務現代化的嶄新篇章
讓我們一起探尋它的故事
賡續紅色血脈:政治建警的根基與傳承
1931年,中國共產黨在瑞金創立了首個公安機關——國家政治保衛局,其使命是“保衛紅色政權,維護蘇區秩序”。瑞金市公安局葉坪派出所,坐落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政治保衛局舊址旁,作為“人民公安的發祥地派出所”,這段歷史為葉坪派出所注入了深厚的紅色基因,成為其政治建警的精神源泉。
紅色基因融入血脈,紅色血脈催人奮進。新時代下,葉坪派出所始終以“傳承紅色基因、鑄牢忠誠警魂”為核心,將革命傳統教育融入隊伍建設。通過常態化組織民警參觀國家政治保衛局舊址、中央蘇區保衛史陳列館,重溫革命先輩“為黨忠誠、為民奉獻”的誓言,激發全警的政治自覺。其隊伍建設不僅承載著“傳承紅色基因”的使命,更是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政治建警、服務為民”的新路徑,成為新時代公安隊伍建設的典范。以“政治建警”為引領,將忠誠、擔當、為民的初心深植于心,奮力書寫新時代基層警務工作的新篇章。
創新機制:黨建引領與“雙色育警”實踐
葉坪派出所積極探索“蘇區紅+公安藍”雙色育警機制,將紅色教育與警務實踐深度融合?,F有黨員民輔警7人,通過每日理論學習、每周專題學習、每月讀紅色家書、每季紅色黨課等活動,構建“黨建引領、政治鑄魂”的育警體系,僅2024年便開展集中學習60余次,專題研討20余次,覆蓋全體民警輔警。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群眾路線:從“楓橋經驗”到“警民一家親”
葉坪派出所將“楓橋經驗”與蘇區干部“夜打燈籠訪貧農”的作風結合,構建“警民共治”新格局。通過加入轄區家族微信群,主動摸排糾紛2000余起,通過落實矛盾糾紛調處“四快速”機制,多方法多渠道助力提升調解成功率,截至目前矛盾糾紛化解率達100%,回訪率達100%,解決群眾實際困難200余件。在葉坪派出所執法辦案隊隔壁,是以“贛鄱先鋒”、贛州市公安機關矛盾糾紛調解專家團隊成員、葉坪派出所副所長溫海峰為核心打造的“峰警調解室”。它可以說是葉坪派出所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最好見證。
此外,派出所創新“1+1+N”警務模式,整合綜治力量、群防群治隊伍和“義警志愿隊”,形成“黨政主抓、公安主導、社會聯動”的治理網絡。針對農產品交易糾紛,派出所聯合300余名商販成立行業調解聯盟,護航經濟發展。這種“腳板+鍵盤”的群眾工作法,既傳承了蘇區時期的“魚水情深”,又適應了新時代的多元需求。
科技賦能:智慧警務與實戰練兵并重
在組織架構上,以綜合指揮室為中樞,推進“兩隊一室”改革,社區警務隊和執法辦案隊協同聯動。綜合指揮室依托“治安三張圖”(態勢感知圖、可用資源圖、風險隱患圖)和智能分析系統,實現警情秒級響應,2024年全年接處警1500余起,辦理刑事案件21起、行政案件43起,有效管控各類重點人員1035人、管控場所279處,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89起。這種“科技賦能+傳統經驗”的模式,既延續了蘇區保衛工作的嚴密性,又展現了現代警務的高效性。在科技強警方面,依托綜合指揮室的“千里眼”功能,實現案件快偵快破。同時,派出所注重實戰練兵,定期開展應急處置演練,提升民警的快速反應能力,確?!熬殲閼稹鸨貏佟?。
成效與啟示
葉坪派出所的隊伍建設成效顯著:2024年度,該所共計接處警1257起,其中指揮中心指令656起、自接警601起。辦理行政案件40起,行政處罰69人;辦理刑事案件16起,采取刑事強制措施22人;抓獲網上逃犯25人,連續多年接處警位居前列。作為瑞金市紅色底蘊最為深厚、建制鄉鎮人口最多、治安要素最為多元、平安指數最為向好的派出所,其經驗啟示在于:
政治引領是根本:紅色基因的傳承為隊伍注入忠誠信仰,2024年該所全年未發生民輔警違法違紀情況,表現優異。獲得“四強黨支部”榮譽稱號、榮記集體二等功。8名民輔警獲得局級以上表彰,隊伍年度內無違紀違法問題;
群眾路線是生命線:從“峰警調解室”到“家族群警務”,體現了“警力有限、民力無窮”。從蘇區時期的“保衛紅色政權”到新時代的“守護萬家燈火”,作為人民公安發祥地派出所,正以更加堅定的步伐,走在政治建警的前列,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
科技與機制雙驅動:傳統經驗與智慧警務結合,釋放基層治理效能。通過“三張圖”建設運用,警情、發案、群防群治力量一圖盡覽,實現了“警力跟著警情走,勤務跟著發案走”,有力提升了派出所“主防”效能。
作為人民公安發祥地的守護者,葉坪派出所用忠誠與擔當詮釋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初心。這支隊伍以政治建警為綱、以群眾需求為本,在紅色沃土上書寫了基層警務現代化的嶄新篇章。正如所長范子建所言:“我們不僅是歷史的傳承者,更是未來的開拓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