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域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企業和項目的到來,成為鄉鎮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相對大城市,普通鄉鎮難以發揮規模效應和政策優勢,往往在招商引資中處于劣勢。不過,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的多個鄉鎮,卻頗受外來客商青睞。當地有何門道?
打好區位“明牌”
新春伊始,南通企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在馬塘工業園區,公司總經理徐輝半年前看中的這塊地上,已經矗立起齊整的廠房。“我們做工業設備,客戶來自全國各地,落在哪里好像都差不多。要說完全沒有差別吧,也不全是。”提及項目選址,徐輝說,交通因素還是得考慮。
位于如東縣馬塘鎮的南通企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原來在蘇州,我們的選址要求是下高速5分鐘到廠。”現在,馬塘廠區距離最近的兩個高速出口,車程均為15分鐘左右,徐輝都跑過,覺得進出貨還算方便。
在鄉鎮,區位往往就是天賦。招商依托的資源成色如何,在手的和出手的都是一副亮相已久的“明牌”。
“從項目來源看,主動找上門來的不少。”曹埠鎮南近南通、北接如東縣城,工業集中區靠近通洋高速、啟揚高速兩個出口。曹埠鎮副鎮長許鑫說,這里交通條件好,土地價格有優勢,落戶鎮上更有性價比。
馬塘鎮是“老牌”工業大鎮。“園區有現成的污水處理廠,110KV、220KV變電所齊備。”馬塘鎮統戰委員湯建榮說,馬塘水系發達,如泰運河、馬豐河、九圩港穿境而過,寶貴的碼頭資源是一張“特色牌”。
轉動土地“魔方”
區位差別之外,土地資源是鄉鎮手里共同的“底牌”。目前各地供給項目建設的土地余量趨緊,最少的鎮只剩二三十畝。“我們對土地敏感,客商更敏感,哪里地多哪里地少,大家都很清楚。”一名鄉鎮招商負責人說。如何在有限空間內轉動資源“魔方”,實現對一塊塊土地的高效配置,是鄉鎮招商的基礎課題。
盤活利用低效用地是各鎮招商的集體策略之一。馬塘鎮一家飼料企業破產清算后,廠房被另一家企業拍下,從事新型防護材料生產;在岔河鎮,空置多年的購物廣場由南通一家商場綜合服務管理公司投資改造,新的商業綜合體已開門營業。
除了“騰籠換鳥”,還必須有意識地讓項目接受產業定位的“導航”。新店鎮過去以健身器材、紡織等為主導產業,總體附加值不高,不少企業處于低效競爭中。“工業園區還有120多畝‘余糧’,項目要擇優挑選。”新店鎮統戰委員王東東說,現有的“盤子”已足夠大,重點在于引導企業轉型升級。
發展“工業地產”模式,也是鄉鎮推動資源集約利用的探索。岔河鎮近年致力打造如東深藍優家智造園,園區可入駐企業50多家。“產業園某種意義上引入了‘工業上樓’的概念。”岔河鎮統戰委員俞寧寧介紹,過去很多項目的廠房是單層,而園區的廠房有多層,既能降低成本,也能提升畝均效益。
“我們過來直接拿廠房,有自己的產權,設備安裝完成后就可以投產,很方便。”南通和東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說。
發揮民間力量
2月以來,南通雙酉辰船舶設備科技有限公司就在積極為投產做準備。企業總投資5.1億元,主要從事船用配套設備制造。
雙酉辰是袁莊鎮發展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的領航項目。“袁莊在外企業家中,有幾十位從事船舶相關行業,這是我們發展船舶配套產業的招商基礎。”袁莊鎮副鎮長李衛亮說,“我們已經把船舶幾千個工件的清單搜集過來,計劃圍繞重點企業逐家走訪。”
以商引商是對鄉土力量的動員。豐利鎮經濟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徐光輝記得,江蘇鮮派食品有限公司落戶,最早的項目信息是鎮上一家印刷廠提供的。“這家企業為鮮派做印刷包裝箱配套,得知鮮派當時有意尋地建新廠,就很熱心地將信息告訴了我們。”
從企業擴大到企業群體,鄉鎮商會組織可以發揮積極作用。“行業組織放大了單個企業的力量。”豐利鎮商會執行會長、如東鴻杰紡織時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軍表示,以本地商會對接招商目標城市的當地商會,實現信息資源的更廣對接。
民間力量的互動,可以為政府行動提供啟示。岔河鎮與上海虹口區下轄某街道對接,推動通過區域合作實現資源互補。“當地樓宇經濟發達,但生產端受局限,他們提出需求,我們可以嘗試解決生產資源配套問題。”俞寧寧說。
優化營商環境
“對政府而言,我們只是眾多項目中的一個,但對企業來說,幾千萬上億的資金投在這里,是一件大事。”今年2月,江蘇速德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投產,公司負責人楊良茂說,“項目進來前,政府會考察我們的團隊,站在企業角度,我們也會看政府的行為方式和做事態度。”
政府的辦事效率,是促成項目落地的關鍵。如東深藍優家智造園運營負責人張瑩記得,在與企業洽談項目過程中,岔河鎮響應速度極快,接洽當天工作人員就帶企業看了地。地塊干凈平整,加上區位條件合適,很快,這里成為該企業在全國布局的第14個工業地產項目。
鄉鎮要突出服務優勢,更需要從政府視角轉向企業視角,聚焦項目實際需求,推動鄉鎮營商環境從“標準版”走向“定制版”。
袁莊鎮的一份招商手冊上,直截了當向客商列明了可用地塊信息,沒有其他冗余推介。多位參與一線招商的人員表示:“招商時主要看項目需要什么,我們是否能夠滿足需求,直奔主題。”
位于岔河鎮的如東金悅匯購物廣場項目建設前,空置多年的地塊上堆放了不少久未挪窩的機動車。“對企業來說,怎么讓這些機動車挪窩是個大難題。若非政府主動幫助聯系車主,我們真是無從著手。”項目負責人趙育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