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有云:“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作為一名科班出身的中醫從業者,我從自媒體編輯逐漸成長為一名產品研發師,這一路走來,我對這句話不斷有新的認知。
我2012年從上海中醫藥大學畢業。出于對中醫藥文化傳播的熱愛,我一度放棄了全職的中醫臨床工作。和蔡仲遜主編一起,開始在微信公眾號“中醫書友會”上分享對中醫臨床有幫助的文章,時至今日,時間一晃就是十年。
十年的編輯生涯讓我感悟良多:老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真是太好了!同時我也發現,很多行之有效的中醫經驗并沒有被很好地推廣,這些寶貴遺產不應該只是作為文字被記錄,而應該在不同的領域更為廣泛地應用,推動中醫藥“飛入尋常百姓家”。
比如,2014年我在“中醫書友會”編輯發表了一篇文章,介紹了《陳修園醫書五十種·經驗百病內外方》中記載的一首“固齒名方”,原文載:“治牙之方甚多,苦無大效。昔有人四十后病齒,大牙已脫三個,遇德州盧南石相國之弟傳此方,用之動者復固,齒病遂除,即冬月食火鍋并煎炒等物,牙縫里出疙瘩,用此末多擦一二次,旋即消減,真第一效驗方也。若于三四十歲即用之,無間斷,可保至老不脫,永免牙患。有此神方,諸方可廢矣。”
由此,我突然領悟到,何不古方今用,借助現代醫療科技,把古方的確切療效發揮出來,造福牙病患者?
于是,今年我結合現代人的刷牙習慣,嚴格按照中醫學理論,對古典經方深入挖掘,與國內知名的藥廠合作研發出“修園固齒牙膏”。在牙膏整個生產的過程中,我也邀請了我們中醫館多位中醫專家全程參與,層層把關。
再比如,五六年前的一個夏天,我一個朋友告訴我,她買的紫草膏治療蚊蟲叮咬效果特別好。我突然想到,我們“中醫書友會”也發表過關于紫草膏的內容,為什么我不能自己做呢?
從此,我便開始了編輯、看診之外的第三“愛好”——中草藥膏丸散劑的制作。紫草膏就是我的第一個嘗試。我根據書友會那篇文章的內容,做了一些加味,調整了一些工藝,沒想到涼血止癢的效果特別好。每年夏天我都會做一些紫草膏分享給家人、朋友和同事,以至于一入夏他們就開始迫不及待地追著問我要了。也是從開始做紫草膏之后,我便不可救藥地愛上了中藥外用膏的制作。
再后來,我又做了一些延伸,從膏出發,做了一些日化產品,比如草本成分的潤唇膏、美容養顏的中藥護膚品等等,效果反饋都很好。
有了效果反饋,我也就有了信心。我一直在想,如何才能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中醫的魅力呢?其實,毋庸諱言,中醫藥的魅力就是來自于臨床檢驗后的實際療效。
當前,我國發展中醫藥事業產業的政策環境越來越好。近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辦、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國家中醫藥局辦公室聯合印發《健康中國行動中醫藥健康促進專項活動實施方案》,提出發揮中醫治未病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重點圍繞全生命周期維護、重點人群健康管理、重大疾病防治,普及中醫藥健康知識,實施中西醫綜合防控,在健康中國行動中進一步發揮中醫藥作用。
看到這些政策助力,我心中滿懷信心,隨著“中醫生活化”不斷深入人心,與中醫藥相關的大健康產品市場前景可期。
經過將近兩年的籌備,我和業界同仁成立了自己的中醫藥生物科技公司。如今,我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產品開發師。十年的編輯生涯讓我積累了大量的中醫藥知識和經驗,近五六年的臨床實踐又讓我確定了很多中藥外治產品的療效,通過與不同領域的藥廠合作批量生產,我逐漸開發出妝字號、消字號、健字號、日用品等中藥產品,并逐漸豐富產品線。
不敢說“十年磨一劍”,但這十年里,我以文會友,結識了很多“圈中人”,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成為我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一直浸潤在道地藥材的“藥香”里,拍案驚奇于古典經方的中醫智慧,也深深感覺到“醫者仁心”的人間大愛,“但愿世間無疾苦,何妨架上藥生塵”。(作者:王超/微信公眾號“中醫書友會”編輯、超有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