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在博斯騰湖收網捕魚 年磊 攝
半月談記者 周曄
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稱“巴州”)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大的地級行政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巴音布魯克草原、博斯騰湖、樓蘭古城等壯美景觀都位于此。
“巴音郭楞”系蒙語,意為“富饒的流域”。巴州北倚天山,南接昆侖。古有迤邐而過的絲綢古道將東西方文明融匯于此。近年來,巴州積極推動生態修復與治理,以生態農業、全域旅游賦能高質量發展,不斷續寫古絲綢之路的新傳奇。
山清水秀,構筑生態屏障
龍山,位于巴州州府庫爾勒東郊。其山峰遙望城區,山上林木蔥蘢、花草繁盛,頗有巨龍昂首之意,是市民游客休閑游覽的打卡地。
如今生機盎然的龍山,昔日卻是一片亂石禿嶺、草木絕跡的景象。庫爾勒緊挨沙漠邊緣,過去作為城區生態屏障的龍山不僅扼守不住城市大門,反而成為風沙入侵城區的通道。
為改善惡劣的氣候條件,當地政府自上世紀90年代起就開始了修復龍山的宏大工程,工人年復一年背土上山、填平溝壑、植樹造林。經過多年努力,龍山終于“披綠”。“新疆人都知道戈壁、荒山綠化有多難,看到這樣偉大的綠化工程,心里真是被震撼到了。”慕名而來的游客黃曉琴說。
博斯騰湖位于巴州境內的博湖縣,是全國最大的內陸淡水吞吐湖。博斯騰湖水體總容量近100億立方米,灌溉著孔雀河流域萬頃良田,被喻為巴州的“母親湖”。過去,因工農業污廢水排入,“母親湖”水質每況愈下。
2017年以來,當地瞄準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田排水等污染博斯騰湖的重點領域,實施了清污分離、截污分水、河道疏浚、河湖連通等工程。“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為綠色發展留有余地、留足潛力、留足魅力。”博湖縣委書記肖牛說。
經過治理后的博斯騰湖,水質不斷改善,環湖景區愈發美麗。蘆葦飄蕩,魚翔淺底,如畫般的美景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觀光旅游。到了冬日,數萬只水鳥來此棲息越冬,或悠閑覓食,或展翅低飛,或競相追逐,繪出一幅博斯騰湖特有的“候鳥天堂”畫卷。
生態賦能高質量發展
作為我國四大葦區之一,博斯騰湖環湖孕育著60余萬畝蘆葦。在收獲季節,茂盛的蘆葦在陽光的照射下一片金黃,平均高度可達6~10米,宛如金色的森林。大型蘆葦收割機穿梭在葦叢中,場面蔚為壯觀。
博湖縣查干諾爾鄉農民楊剛是一名蘆葦收割機駕駛員,趁著農閑時節前來采割蘆葦。“每天大概采割五六十噸,除去油費,能掙五六百塊錢。一個冬天能掙3萬元左右。”他說。
博湖縣林草局黨組成員艾爾登畢力克介紹,預計今年整個葦區蘆葦產量達到近26萬噸,較往年采割量增加30%。
巴州自然風光秀美、人文歷史悠久,數千年歷史為巴州留下了絲路文化、樓蘭文化、東歸文化等別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巴州推動全域旅游建設,深入挖掘優質旅游資源,使游客既能深入蒼茫大漠、一睹孤煙落日,又能走入鄉村田野、親近鳥語花香,還可走訪歷史秘境、探尋文化脈絡。
在素有“梨城”美譽的庫爾勒,每年麗春時節,萬畝梨樹身著雪白盛裝迎接遠道而來的游客。暢游花海的同時,游客還能現場觀看歌舞表演,坐馬車、品美食,游購娛一站式暢享。
2021年,巴州生產總值達1285億元,5年年均增長5.2%。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黨委副書記、州長巴圖介紹,巴州未來將繼續筑牢生態屏障,推動產業升級轉型,更好地滿足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