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基礎教育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地處長江口與黃海交匯處的南通,素有“教育之鄉”的美譽。20世紀90年代以來,南通基礎教育質量一直處于領先地位,高考成績連續多年領跑全省;更難能可貴的是,市內各縣(市、區)之間、城鄉之間、學段之間、校際之間,教育均衡發展,學校群星閃耀,成為公認的教育高地。
這片教育高地,高在何處,又因何而強?半月談記者近期走進南通,在實地采訪中探求答案。
南通教育強是出了名的。新中國成立以來,南通為國家培養了56位兩院院士;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數量和層次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高考成績和學業質量監測結果長期位居江蘇省前列;省內多個地市在教育治理、學校管理、教學科研、教師培養、質量監測等方面向南通看齊對表……
這個強不僅是拔尖,更表現為均衡,各個縣中你追我趕,一批學校在全省全國享有盛譽;鄉村教育不輸城區,不少城區家長把孩子送到鄉鎮就讀;義務教育群眾滿意度位居南通市八大行業首位……
江蘇省海安高級中學參演的話劇《霧重慶》被評為“第八屆中國校園戲劇節優秀劇目”
南通縣中,個個都強
11月,南通海安中學的3名高二學生獲得丘成桐中學科學獎(中國內地賽區)物理一等獎,并晉級全國總決賽,成為12支晉級隊伍中唯一一支來自縣中的團隊。
縣域普通高中是縣域基礎教育的頂梁柱、排頭兵。近年來,不少縣中出現優質生源流失,有的甚至招生招不滿,教師“跳槽”“出走”,辦學質量一路下滑……“縣中塌陷”引發社會關注。
“最讓我們自豪的是,南通的縣中一個都沒有塌。”南通市教育局副局長朱全中說,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南通市就堅持各縣中在縣域范圍內招生,嚴禁跨區域招生,嚴禁市區優質高中到縣(市、區)掐尖招生。每個縣(市、區)都有幾所人民滿意的“好高中”,學生在本地就能享受優質特色的高中教育。
招生上互不“掐尖”,教研上互學共鑒。上世紀90年代起,南通市教育部門提出打破區域和學校的界限,在18所高中設立語文、數學等9個主要學科的教研基地。各個高中學校把最強的學科拿出來,每年開展各類市級教研活動100次以上,將教學研討與經驗推介融為一體,避免各個學校“單兵作戰”。
在南通,海安中學、如皋中學、如東中學、啟東中學、通州中學、海門中學……一個個享有盛譽的縣域高中讓當地百姓為之自豪。南通全市43所公辦普通高中學校,八成以上都是江蘇省四星級高中。傳統的頂尖高中“老八所”,市區有南通中學、南通一中,其余6所均勻分布在下面六個縣(市、區)。這些學校整體均衡,長期你追我趕,各有特色。
行走在南通各區縣,最漂亮的校園環境在縣中,最豐富的教育資源在縣中。啟東市投入12.5億元,為啟東中學建設占地200多畝的新校區,該項目被列為當地重要民生工程項目;在海安中學校園里,藏書30多萬冊的圖文信息中心、精心展陳的主題博物館、供學生表演使用的專業劇場……各項辦學條件堪比大學。優質的教育資源,突出的高考成績,讓不少大城市的家長選擇將孩子送往縣中就讀。
“辦好縣中事關全局,對促進帶動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至關重要。”在今年10月舉行的全國縣域普通高中發展現場推進會上,南通作為地級市代表介紹了辦好縣中的經驗。南通市教育局局長成賓說,南通不搞“一校獨大”的“超級中學”,注重大面積育才成才,才有了各中學百花齊放競相生長的良好生態。
鄉村也有好學校
70多年歷史的馬塘中學校園古樸沉靜,校史館的墻上掛滿榮譽;新建的初中校園美觀大氣,硬件設施堪稱一流;不遠處的示范幼兒園里傳來稚嫩的童聲,奔跑嬉戲的孩子歡聲笑語……行走在如東縣馬塘鎮,你會發現,從幼兒園到高中不同學段學校一應俱全,書聲瑯瑯的場景成為鎮上最美的風景線。學校硬件設施、辦學環境、教學設計,與城市學校幾無差異。
馬塘中學翰墨飄香滿校園——師生書法展
在不少地方,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導致農村優秀師資、生源流向城市。城鄉之間教育失衡,似乎成了一道無解之題。南通的做法是,對鄉村學校設施和城里的學校同時規劃、同時配置,大大改善鄉村學校的辦學條件。同時在政策、人才、評價等方面予以傾斜,讓在鄉村任教的老師與校長“發展最好、機會更多、待遇更高”,引導優秀教師向鄉村流動,城市優質學校與農村薄弱學校深度捆綁,確保偏遠地區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教育發展不掉隊。
馬塘鎮就是當地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縮影。“現在鎮上的學校,無論硬件還是師資都不遜色于縣城學校。”如東縣教體局局長姜寧兵自豪地說,如東全縣有60%的學生在鄉鎮就讀,85%以上的小學和初中在農村。
鄉村同樣有好學校,帶來的是教育生態的巨變。半月談記者在南通多個區縣走訪時看到,越來越多的城市家長選擇送孩子回鎮上讀書,部分鄉村學校近年來人數不降反增。
今年9月開學季,南通如皋市新開了一條教育公交專線,從城區往返30公里外的白蒲鎮,甫一開通便客流爆滿。這條專線服務的對象,主要是數百名從城區到白蒲中學就讀的學生和家長。
白蒲中學是當地遠近聞名的農村高中。雖然遠離城區,學校卻擁有過硬的教學質量和口碑,連續20多年榮獲如皋市高中教育質量綜合評估最高等次獎,受到不少城區學生家長的認可。
一所學校帶活一個鄉鎮。“教育也是營商環境”,走在白蒲鎮的街道上,書店、文具店在校門外密集分布,餐館、超市生意興隆。當地一位鄉鎮干部說,以白蒲中學為核心,白蒲鎮形成以教聚人、以人促產、以產興鎮的良性互動,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受益,2021年入選“全國千強鎮”。
不止分數,全面發展
奔跑、傳球、過人、射門……每周五下午,南通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的綠茵場上總是熱鬧無比,加油吶喊此起彼伏。這是學校足球社團雷打不動的活動時間。校長陸勝利告訴半月談記者,學校從2017年起連年開展校園足球聯賽,至今已舉行400多場比賽,班班有球隊、全員共參與。“孩子們學習要好,運動也不能落下。我們希望足球給同學們帶來健康的身體、快樂的童年、奮進的精神。”
南通教育之強,不止分數。當地體育、藝術、科創等特色教育蓬勃發展,注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籃球、足球、武術、羽毛球、排球……作為省內唯一、全國首批9個“雙減”工作試點城市之一,南通市所有小學都將體育特色項目納入體育課教育教學,37萬多名小學生每周至少參加3次體育技能培訓課后服務,每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
即使是應試壓力最大的高中階段,體育課和鍛煉時間也依然開齊留足。南通市教育部門明確要求,每所高中每學年至少舉辦一次綜合性運動會或體育節,確保學生有充足的睡眠和運動時間。
在南通市如皋中學,每個學生都知道學校的“三大保證”:保證一年四季都有午睡、一年四季都有課間操、一年四季都有社團活動。“為了兌現承諾,我們安排寄宿的學生回宿舍午睡、走讀的學生回家午睡、路遠的學生可向學校申請床位在學校午睡,保證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休息。”校長季小軍說,學校希望孩子們得到全面且有個性的發展,為今后的長遠發展留足后勁,而不是簡單地追求升學率,用刷不完的題、考不完的試、背不完的課文填滿學生。
培養每一個學生,辦好每一種教育,南通沒有“被遺忘的角落”——學前教育優質均衡,海安、如東兩地獲評“國家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職業教育聚勢而起,32所各類職校組成的“職教集群”為學生提供更多可能性……
“跳出教育看教育,好的教育不僅減輕家長負擔、提升群眾滿意度,還有利于帶動鄉村振興、服務產業發展,其產生的綜合效益早已不止于教育本身。”南通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陳冬梅說,南通立足全局抓教育,推動教育事業向全階優質均衡邁進,“教育之鄉”的城市名片更加靚麗。
半月談記者:孫愛東 劉兆權 柯高陽 高遠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