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李鳳雙 范世輝 田 策
新年臨近,紅事漸多。燕趙大地,婚俗新風惹人眼:不要媒禮的公益紅娘越來越多,不少地方取消了訂婚宴,一些結婚典禮“離城返鄉”……近年來,每年河北省委一號文件都將開展移風易俗作為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增強農民群眾幸福感的重要抓手,通過各種舉措倡導婚俗新風、喪事簡辦、孝老愛親、敦親睦鄰、誠信重禮,農村社會風貌發生了可喜變化,一幅鄉風文明畫卷徐徐展開。
破除陳規陋習:紅事一鍋菜,白事不辦席
走進衡水市冀州區雙冢村,村舍墻上粉刷的《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章程》引人注目。“白事不請戲班、不辦酒席……紅事倡導新辦簡辦,婚車不超6輛……”這些革除陳規陋習、弘揚文明新風的倡導,已成為村民主動遵守的行為準則。
雙冢村黨支部書記翟朝列介紹,過去紅白事攀比厲害,單是吃喝就要花至少3萬元。為遏制不良風氣,村里組織黨員干部、村民代表等成立紅白理事會,制定村規民約,引導村民摒棄婚喪陋習。村紅白理事會主任翟敬瑜說,好處“看得見、摸得著”,婚喪簡辦得到了村民的支持。
在破除陳規陋習過程中,河北注重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完善村規民約、健全紅白理事會,讓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與此同時,各地宣傳、民政、農業農村、工會、團委、婦聯等部門齊抓共管,通過黨員領導干部帶頭承諾、設立公益紅娘服務組織、組織公益相親和集體婚禮等,倡導婚事簡辦,減輕群眾負擔。
“結婚一鍋菜,節省一萬塊。”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東舊城一村公益紅娘王月萍說,結婚儀式如果去飯店,一桌飯動不動就得千兒八百,公益紅娘倡導在村里辦酒席做一鍋菜,每人一碗菜加倆饅頭,既熱鬧又省錢。
巨鹿縣新時代紅娘服務隊服務對象覆蓋全縣291個農村和社區,還延伸到了部分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組織。“新時代紅娘的作用不僅是牽線搭橋免費說媒,更重要的是抵制不良婚俗。”負責人孫彥群介紹,公益紅娘會在說媒過程中引導零彩禮、低彩禮或將彩禮轉化為“創業基金”用于新婚家庭干事創業。
目前,河北省90%以上的縣(市、區)成立了公益紅娘服務隊或者義務紅娘工作室,其移風易俗的作用正在逐步顯現。
弘揚優良傳統:老人吃食堂,好事“寫上墻”
近期,全國移風易俗工作交流活動在河北滄州舉辦,參加活動的全體人員前往青縣人和鎮村孝老食堂觀摩考察。“村里70周歲以上的獨居老人,每天都可以到孝老食堂免費用餐。”人和鎮村黨支部書記胡宗權說,村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互助孝老養老。
河北許多地方都進行了類似“孝老食堂”的探索,孝老食堂不僅是提供養老服務的公益場所,更是弘揚孝老傳統、促進鄉風文明的有效載體。
“青縣已建成201個孝老食堂,覆蓋全縣約60%的行政村。”青縣縣委書記左亞寧說。自2008年起,青縣已連續開展十六屆“感動青縣”道德模范評選;電視臺“德化人生”欄目始創于2001年,至今已播發千余期本地道德故事。截至目前,青縣有32人榮登“中國好人榜”。
衡水市桃城區昊和沁園小區便利店店主劉笑丹沒想到,幫鄰居存放備用鑰匙這件小事,讓自己上了小區“功德榜”。“自家的店,給大伙提供個方便,也是順便的事兒。”劉笑丹說,她的店里存有四五十戶鄰居的備用鑰匙。
青縣清州鎮劉缺屯村的老人們在孝老食堂用餐 田策 攝
劉笑丹口中的“功德榜”是指小區內設立的一面道德榜樣事跡展示墻。每年居民會投票選出年度鄰里互助、孝老敬親等典型事跡進行展示。“這里還實行愛心積分制,居民通過參與移風易俗、好人好事、志愿服務等獲得積分。”桃城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趙占木介紹,愛心積分可以兌換實物,這種正向激勵模式讓居民從弘揚傳統美德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
石家莊市靈壽縣打造“愛心大食堂”,解決獨居老人“吃飯難”問題;滄州市鹽山縣組建“互夸會”,引導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尚善;邯鄲市峰峰礦區成立餐飲行業“光盤行動聯盟”,推出“半份餐”等特色服務……類似做法不勝枚舉,孝老助鄰、勤儉節約、誠實守信等優良傳統在綿綿用力中得到傳承和發揚。
涵育文明鄉風:詩律縈田園,漫畫扮鄉間
“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擠得鳥兒飛上天……”深冬時節,在詩上莊村口刻著各類詩詞的“詩墻”前,小朋友們指著一首首詩詞朗誦,不時爆發出歡快的笑聲。
詩上莊,坐落于燕山腳下的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安子嶺鄉,村里先后走出了4位中國作協會員、12位省作協會員。近年來,詩上莊村以詩歌文化為引領,開展鄉村文化建設。除了建設詩碑、詩墻、詩林等,村里每年舉辦“村晚”、賽詩會等活動。“村民忙時種田閑寫詩,豐富文化生活的同時,傳承了鄉村文脈,為培樹文明新風奠定了基礎。”詩上莊村黨支部書記李海蘋說。
近年來,河北堅持“以文化人”,依托豐厚的人文資源,不斷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功能,組織各類宣講小分隊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宣講,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引導大家抵制不良風俗,培樹文明鄉風。
《春雨》《投桃報李》《虎守杏林》……走進邯鄲市邱縣的一些村莊,街道兩側墻壁上漫畫一幅接一幅。這些漫畫或宣揚政策,或倡導新風,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漫畫的形式喜聞樂見,邱縣依托漫畫文化資源開展普法宣傳、安全教育、反腐倡廉等,老百姓容易接受,反響不錯。”邱縣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海強說。
唐山市曹妃甸區依據本地故事編排歌舞、小品等文藝作品,以“小作品”唱響“大文明”;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深耕漁業文化,村民齊唱漁歌號子增強鄉村凝聚力;保定市蓮池區組建社區講堂,居民爭相上臺講身邊好事引文明新風……各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探索層出不窮。
河北省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河北將持續發揮文化浸潤作用,豐富活動形式和內容,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遞正能量,涵育文明鄉風。(參與采寫:李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