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以“綠色、智能、融合、共享”為主題的第十五屆榆林國際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產業博覽會在陜西榆林開幕。這是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階段榆林舉辦的第一場大型盛會,吸引了416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展,展品涉及智慧數字、智能制造、轉型升級與清潔高效利用等前沿領域。這場具有風向標意義的行業盛會,是榆林加快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全力推進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窗口和縮影。
本屆煤博會期間,新華社客戶端就展會相關情況、榆林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與產業布局等相關問題專訪了榆林市市長李春臨。
以會為媒 打造城市開放窗口
新華社客戶端:連續舉辦15年的“煤博會”為這座城市帶來了什么?
李春臨:煤博會已經走過15個年頭,見證了中國煤炭工業的崛起變革,見證了榆林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已經成為榆林加快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榆林具有一流的資源優勢、獨特的區位條件、雄厚的產業基礎,要實現省委、省政府給榆林提出的“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設陜甘寧蒙晉交界最具影響力城市、建設黃土高原生態文明示范區”三大發展目標,都需要一個開放的榆林。煤博會就是一個向世人展示開放、活躍、平等、公平的榆林的大舞臺。經過多年來的發展,榆林煤博會已經成長為國家能源化工領域具有指向性、引領性的高端會展活動。
第十五屆榆林國際煤博會展區(9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煤博會讓榆林走向世界、也讓世界走進榆林。煤博會不僅是能源領域的盛會,也是展示榆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平臺。我們著眼于提升國際影響力,努力把煤博會打造成榆林擴大對外開放、聚合高端資源的橋梁紐帶。近年來,煤博會的影響力不斷提升,陸續吸引了眾多國外的世界500強企業、國際知名能源化工企業前來參展。通過煤博會這一國際化的會展窗口,越來越多的國際、國內和榆林主導產業相關的企業、科研單位,走進榆林、認識榆林、了解榆林,同時感受到榆林開放、包容、優質的營商環境。通過煤博會,進一步深化了全球能源行業領域的合作交流,尖端科技、產品、工藝和理念在榆林匯聚,有力地加快了榆林能化產業高端化的進程。
榆林是典型地資源型城市,城市管理、產業發展、產業布局、技術創新,都需要吸引國際國內最先進的技術,最先進的管理和最先進的人才。榆林不走向世界,不與世界相接軌,就無法承擔國家賦予榆林的戰略使命。
轉型升級 構建經濟發展新高地
新華社客戶端:圍繞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做了哪些工作?
李春臨:能化基地建設20多年來,榆林逐步構建起以煤油氣鹽開發為基礎,電力、化工為主導的能化產業體系,但煤化工產業仍以大宗基礎化學品為主,沒有下游加工,把高額的附加值拱手讓人,因此推進能化產業高端化,是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榆林市高新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2018年市委四屆五次全會上,我們就對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進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明確提出了“一條主線、兩條底線、三個著力、六條產業鏈、三大目標”的“12363”煤化工產業高端化戰略。實現從原料向材料轉化、從大宗化學品向終端應用品拓展、從產業鏈中低端向高端邁進。近年來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
一是縱深推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發展戰略,已建成能化項目完成投資5000億元,成為四個國家級現代煤化工示范區之一;2019年轉化原煤1.07億噸,煤炭轉化率達23.1%,初級能源主宰城市命運的歷史正在改寫。
二是創建國家能源革命創新示范區,與中科院簽署“1+3”戰略協議,打造集科研、大型試驗裝置、中試基地、產業孵化為一體的政產學研集成創新基地。目前,中科院潔凈能源創新研究院榆林分院已開工建設,榆橫中試示范基地一期完成場平,國科大能源學院榆林分院完成秋季招生。
三是連續三年開展重大項目攻堅年行動,每年安排20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任務和6000億元滾動審批任務,冬春抓謀劃審批、夏秋抓落地建設;出臺18個“雙招雙引”系列政策,打造低煤價、低電價、低水價、低汽價、低地價投資洼地,以恒力“一塊煤到一匹布”、陜煤煤炭分質利用等5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為代表的一大批引領性項目落地。
四是立足榆林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出臺氫能、生物醫藥、智能無人系統等產業規劃,建成亞洲最大陸運式集裝箱物流園區,柔性顯示材料等一批非煤產業項目建成投運。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為發展注入新動能。
緊抓機遇 加速培育現代產業體系
新華社客戶端:下一步,榆林在產業布局方面有何規劃?
李春臨:今年上半年,榆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61.48億元,同比增長5.2%,增速位居陜西省第一,經濟運行在復雜困難的局面下逆勢增長。 然而,榆林下半年的發展任務依然很重,要實現決勝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三五”的圓滿收官三大任務,還有很多短板要補齊。
盡管榆林經濟體量大,但產業結構仍然處于中低端。“十四五”和未來一個時期,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仍是榆林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主要任務。
榆林市河濱公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榆林將堅持多產業融合、全產業鏈布局,推進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構建能化主導、集群發展、多極支撐、高端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
一是推動能源化工產業高端化終端化。高水平推進“三個轉化”,深化“12363”戰略,謀劃建設一批千億級煤化工全產業鏈項目,打造萬億級能源化工產業集群。堅持“用煤先取油”,加快形成以煤炭中低溫熱解為先導的特色煤化工產業鏈,一次布局高端合成材料、高端專用化學品、煤基聚酯、可降解材料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鏈。
二是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鎂鋁合金和化工新材料基地,打造新材料和裝備制造兩大千億級產業集群;依托空域和地域資源優勢,培育壯大智能無人系統產業和航空航天產業;同時積極發展生物醫藥、大健康、輕紡以及中高端勞動密集型等產業。
三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引進龍頭企業重塑格局,加快構建融入主要目標市場的物流體系,引進境內外金融機構設立功能性總部,建設區域性能化交易中心、消費中心和專業市場,帶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