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賈遠琨 王辰陽
從鐵路上海站到上海虹橋站,要花多長時間?
乘高鐵最快只要25分鐘,上海市內駕車不過1個小時。6月15日起,一個時長約8小時的新答案出現了,而且備受期待。這就是新開通的長三角高鐵超級大環線,線路全程1200多公里,串聯起上海、南京、合肥、杭州等長三角主要城市,還路過黃山、九華山、千島湖等風景名勝。
鐵路部門沒有提供上海站到虹橋站的售票選項,也許不會有乘客選擇坐滿全程,但這條超級大環線的出現,引發很多遐想。鐵路相關人士坦言,起初規劃時并非想“玩概念”,而是真的發現了乘客的出行需求,現在看來火爆程度超過想象。
“軌道上的長三角”發展效果亮眼,日均發送乘客200萬人次,年度建設投資超千億元,帶動形成萬億級產業集群,成為強大的發展引擎。現在超級大環線又增添動力,一次性串聯起7個GDP萬億之城,既可以連接中心城市和它的衛星城,也可以打通縣域經濟與都市經濟,甚至讓南京都市圈與合肥都市圈等的交疊都具象化了……
超級大環線不僅可以減少沿線居民的換乘,而且能夠滿足商務、通勤、文旅、走親訪友等多元化出行需求,讓越織越密的高鐵路網進一步融合提效,輻射更多地區。
交通先行,帶來了區域深度融合發展。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上海與江浙的人才乘上火車交流,起筆寫下“星期天工程師”的故事,激活了鄉鎮企業的發展。那么如今公交化開行的高鐵,給產業發展注入新的勢能,難怪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在社交平臺感慨,高鐵讓他實現了在合肥公司開會和上海家庭之間的“通勤自由”。
放眼長三角發展,高鐵交通的“成圈”,背后是行政區劃的“破圈”,使得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出圈”。產業上,資源要素充分流動,經濟潛力更足,比如出現了新能源汽車4小時產業圈。公共服務上,滬蘇浙皖推出173項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實現52個居民服務事項“一卡通”。綠色環保上,生態環境共保聯治成效明顯,多個跨省能源管線相繼建成投運。
高鐵超級大環線、經濟發展黃金線、綠水青山風景線……想象無限,不如踏進車廂,乘上高速行駛的“復興號”,區域協作的潛力也許會在超級大環線滾滾向前的車輪里“跑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