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春風得意“馬”蹄疾。三四月份正是黃金比賽季,各地大型馬拉松賽事扎堆上演,而近期蘇州馬拉松發生的“中學門口撒尿事件”,再次引發輿論對馬拉松賽場上不雅舉止的聲討。
過度索取補給、擾亂賽道秩序……近年來馬拉松賽事呈井噴式發展,賽場不文明行為也不斷出現,個別選手素質不高固然是主因,但也折射出選手約束機制建設、賽事保障管理水平存在短板。
一場馬拉松賽事動輒上萬人起跑,本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公共活動,賽道理所當然屬于公共場所,但部分選手只顧個人方便,無視賽事的公共性,將公德丟在一邊:有的選手將賽場當“零元購”超市,“打包”“進貨”賽事補給,導致后面的選手無法補給,有些選手將跑道當“秀場”,上躥下跳干擾他人比賽。馬拉松無論是作為一項極限競技運動,還是一項長距離慢跑大眾運動,傳遞的是自律、堅毅的精神風貌,不文明舉止與此十分違和。
馬拉松賽場不文明行為頻頻發生,還反襯出近年來各地賽事大干快上與保障捉襟見肘的深層矛盾。馬拉松賽事近年來呈爆發式增長,有的賽事方運營水平、組委會組織能力跟不上,導致部分賽事籌備不足、保障不夠,例如賽道規劃不合理、廁所設置不充足、接駁安排不科學,導致選手慌不擇路、就地解決、一哄而上等行為發生。
避免馬拉松賽場亂象重演,行業協會應完善選手約束機制。過往案例中,對賽場不文明行為的處罰,多以“譴責”或短期禁賽為主,缺乏震懾力,可考慮延長禁賽期限,對產生嚴重惡劣影響的行為,應予以終身禁賽處罰。
提高賽事保障和管理水平,賽事方和組委會責無旁貸。配套設施、物資補給、接駁分流應按照供需匹配的基本原則,保障供應到位。而文明參賽與安全完賽同等重要,應以文明公約的形式,將賽場失德失范懲罰條款,以簽訂類似風險告知書的方式,讓每一位參賽選手充分認識到,賽場禮儀不是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