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褚孝鵬
近日,河南省紀委監委公開通報6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河南省寧陵縣委原常委、宣傳部長王東霞因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被嚴肅查處,其在任柘城縣胡襄鎮黨委書記期間(2019年至2021年),為應付檢查,豪擲249.62萬元財政資金打造“經典觀摩路線”,對沿線21個行政村共計40多萬平方米墻體噴漆刷白,將人居環境整治異化為“刷白墻”的表面功夫。
墻刷白了,問題也被掩蓋了。人居環境整治本是改善民生的惠民工程,卻在執行中變形異化為“刷白墻”的形式主義表演,暴露出少數干部將“領導滿意”凌駕于“群眾認可”的錯誤傾向。在這種“檢查標準看墻面、工作成效看展板”的畸形考核導向下,鄉村振興的成色被簡化為統一刷白的視覺沖擊,而真正需要財政資金支持、關乎民生的“里子工程”卻被擱置。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刷白墻”現象并不是第一次在新聞中出現,類似問題也不是第一次被查處,足以見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反復發作的頑疾。“刷白墻”的實施能在三年間突破多道監督防線,反映出基層治理中的多重短板:一是考核評價重“顯績”輕“潛績”,人居環境檢查停留于表面觀感,助長了“刷白墻”的歪風;二是財政資金監管存在漏洞,民生項目審批驗收流于形式,為權力尋租留下操作空間。“刷白墻”的王東霞直到2024年才被查處,同樣說明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少數地方政治生態中仍有巨大的生存空間。
當前全黨上下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我們要以學習教育活動為契機,始終堅持將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密切黨群關系的關鍵戰役,掃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滋生蔓延的土壤。唯有讓制度長出牙齒、讓監督穿透基層、讓民意成為標尺,才能打破“刷白墻”這類問題屢禁不止的惡性循環,化解基層治理的深層梗阻,筑牢黨群關系的信任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