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3.1萬張定金訂單,7000輛新車交付,產品供不應求。這是上汽集團在印度交出的首個“季考”成績單。未來印度將成為上汽第七個“萬輛級”海外市場,也將是上汽最快實現“破萬”目標的區域市場。
圖為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后排左8)考察上汽印度公司時與員工們留影
第一家“押注”印度的中國車企
作為新興經濟體代表,印度經濟長期保持增長態勢。2018年印度乘用車銷量達到340萬輛左右,同時在超過13億的人口基數下,其汽車市場千人汽車保有量尚不足30輛(中國這一數字為173輛),印度市場潛力巨大。多家車企預測,印度有望在2020年前后,躋身世界第三大汽車市場。
時針回撥到2015年,在國內汽車市場增速逐步放緩的情況下,上汽決心進一步加快國際化步伐,當時印度便進入了上汽視野。2017年初,上汽正式宣布投資32.75億人民幣,通過收購并改造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巴羅達市的印度通用汽車有限公司HALOL工廠的方式,設立整車制造基地及配套供應商園區,并在印度投放上汽自主品牌產品。
古吉拉特邦位于印度西部,海岸線漫長,自古航海貿易絡繹不絕,是圣雄甘地和現任印度總理莫迪的故鄉。最近十幾年,依靠友好的投資政策大規模吸引外資,該邦成為印度經濟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鈴木、塔塔、福特、雷諾等車企云集于此。據印度政府計劃,到2020年,古吉拉特邦的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生產總值占比目標將從2017年的3.7%提升至10%。
今年4月底,上汽印度基地正式投產。這座占地70萬平方米、規劃年產5.6萬輛的工廠,是上汽在泰國、印度尼西亞基地以外的第三個海外整車制造基地,上汽也成為第一個在印度投資的中國車企。
圖為上汽集團印度公司
造一輛可以“open the sunroof”的車
受全球經濟下滑、印度國內經濟增長放緩、汽車排放標準升級等多方面影響,今年印度車市整體銷量有所下滑,印度市場長期霸主瑪魯蒂鈴木的下滑比例更是近三成。但讓上汽料想不到的是,自己的首款產品卻能一炮而紅。
圖為2019年6月,Hector上市公布價格時場景
2019年6月27日,上汽公布產品售價,MG Hector作為印度首款互聯網汽車,搭載了上汽自主開發的i-Smart智能行車系統,引發市場熱烈反響。
7月19日,上市僅半個多月,上汽已收獲28000張訂單,尚處在產能爬坡期的工廠不得不暫時關閉預定通道。之后雖然有部分客戶因為等待時間過長等原因取消了訂單,但絕大部分客戶依然選擇了等待交車。
9月29日,在完成了首批7000多輛車交付之后,預定通道重新開放,每輛車平均售價加價2.5%,卻仍在7天收獲7000多張訂單。
圖為上汽集團向當地中資企業印度中遠海運交付車輛
互聯網汽車的火爆并非沒有先例。2016年,上汽和阿里巴巴聯手推出了全球首款互聯網汽車,定義了互聯網汽車這一全新品類,伴隨此類產品熱銷,上汽自主品牌銷量也從2016年的32萬增長至2018年的73萬。
互聯網汽車能否在海外市場延續成功?上汽選擇在泰國率先試水,發布了基于泰語開發的i-Smart智能行車系統。市場給予了積極反饋,產品銷量迅速爬升至細分市場前列。這給了上汽更多信心,加快把互聯網汽車推向全球。
然而,全球化并不等同于簡單復制,每一個市場本土化過程的背后都有一段特別的故事。曾有上汽高管前往印度調研,當他用標準的英語反復說“Open the sunroof”(打開天窗)時,系統卻毫無響應。直到一名印度員工坐上汽車,用純正的“印式英語”說出指令,汽車才總算“聽懂”了意思,緩緩打開天窗,這位上汽高管當即豎起大拇指。
為了這款系統順利落地,上汽選擇與語音識別巨頭Nuance合作,根據印度消費者的口音進行反復學習,開發出印度版的智能行車系統。上汽駐印度員工介紹說,“很多印度消費者就是沖著這款真的可以用嘴‘open the sunroof’的系統,放棄競品,轉而選擇上汽產品”。
和印度員工一起“驅動”印度
3.1萬張訂單,對于還處在產能爬坡期的上汽印度公司來說,意味著近10個月的生產周期。而在印度,消費者能夠接受的等待時間不超過3個月。對上汽印度公司而言,如何留住已經下訂單的消費者,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上汽外派員工借鑒海底撈的營銷經驗,決定在等候期給予消費者相應獎勵,客戶每多等待一天,就多給一天積分,正式提車后用積分以兌換原廠汽車配件。印度本地員工聽說后異常興奮,提議增加一項,消費者每多等待一天,就由公司出資援助一位印度女童多上一天學。公司管理層很快批準了此項目,并命名為“Worth Waiting For” (值得等待)項目。
上汽印度公司“Worth Waiting For”項目活動一經推出,立刻引發網絡熱議,相關視頻在Youtube上有40,000多點擊量。據統計,印度有近400萬失學女童,教育公平日益成為印度社會的關切,上汽的員工表示,“如果不是身處印度,深度接觸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我們對印度汽車市場的理解不會這么深入”。
上汽印度公司一直崇尚多元的企業文化,性別多元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包括白領和藍領在內,上汽印度公司有1000多名員工,其中30%是女性員工。Rita是一名來自印度中產家庭的女員工,在公司規劃職能工作,一個人同時管理著多個車型項目和重大投資項目,“這個工作量在國內很難想象,但她卻出色完成了”,她的領導如此評價。
負責后勤保障的Shilpa承受著來自家庭、社會的巨大壓力,但非常珍惜工作機會。她家境富裕,婆婆不希望她外出工作。但在丈夫的支持下,她堅持留在上汽印度公司,還給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尼詩詩”,現在幾乎所有外派或出差印度的上汽員工都成為了尼詩詩的微信好友,朋友圈更是常年有人點贊。
圖為上汽集團印度公司員工Team building
上汽也給當地經濟帶來了活力,超過50%的汽車零部件實現了印度的本土化,互聯網汽車為印度本土的網絡服務和人工智能等創新企業創造了新的業務形態。在上汽所在的巴羅達市,除了整車基地外,還興起了一大批的零部件廠商,大量的當地員工在上汽印度公司工作,或者在為上汽配套的零部件廠工作。巴羅達當地人會驕傲地告訴別人,我來自MG的故鄉。
期待緊密合作的新未來
近年來,中印貿易額增長到近千億美元,約1000多家中國企業不斷加大對印產業園區、電子商務等領域投資,累計投資額達80億美元,為當地創造了近20萬個就業崗位。小米、VIVO、OPPO等中國手機品牌已占據印市場半壁江山。印度企業也積極拓展中國市場,對華累計投資額近10億美元。據印方統計,超過三分之二的印度赴華投資企業穩定盈利。中印擁有超過27億人口的大市場,兩國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20%,雙方經貿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中方鼓勵中資企業赴印投資興業,希望印方為中資企業在印發展提供更為公平、友善和便利的營商環境。
上汽印度員工表示,“我們期待一個中印更加緊密合作的新未來”,更加便利的經貿合作將降低印度中資企業的總體成本,提升企業運行效率。
當前,印度政府正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2019年7月宣布將電動汽車的商品和服務稅從12%下調至5%。一位上汽印度公司的員工表示,“這對我們也是重大利好,上汽在新能源三電系統及核心零部件上實現了自主掌控,2019年12月底將向印度市場投放自主品牌的全球純電動車型MG EZS”。
此前,同款配備L2級別智能駕駛系統的產品已經先后進入英國、荷蘭、挪威等歐洲市場,并在3個月內獲得3000多張訂單。上汽印度公司員工相信,這款產品同樣可以在印度獲得成功,“印度民眾對汽車的要求和國內有些不一樣,空間和顏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充電方式也不同,在印度私家別墅的車庫里安裝充電樁要方便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