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伊利乳品有限公司的一款抓包機蜘蛛手伺服電機曾出現故障,導致伺服電機報廢,同時,在伺服電機出現故障之前,蜘蛛手動作不穩,造成刮包,埋下隱患。為避免此類故障再次出現,維修工自發申請用手持測溫槍每日監測電機溫度。
設備主管于德江看著下屬來回奔波在設備之間,深知這只能是臨時過渡方案,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有沒有更靠譜的辦法,讓大家既能輕松快捷地工作,又能確保及時發現電機的異常情況?”他時時刻刻想著怎么能徹底破解這個難題。
一天,于德江下班后,回到溫馨的小家。他脫下外套,走進浴室,準備享受一個舒適的熱水澡,洗去一天的疲憊,也好好想想怎么才能讓監測溫度這件事變得簡便高效。
浴室的熱水器開始鳴響,隨后,水溫迅速上升。于德江站在淋浴噴頭下,感受著水溫的變化,最初微涼,逐漸變暖,然后越來越高。這時,熱水器突然發出了一聲清脆的“嘀”聲,隨后便不再升溫。于德江驚訝地發現,熱水器的顯示屏上的數字已經穩定在了他之前設定的40℃。
原來,這臺熱水器內置了一套智能溫控系統。當水溫超過設定的溫度時,系統會自動切斷加熱元件的電源,同時還會發出提示音,告訴用戶熱水器已經達到預設溫度。
那一瞬間,于德江突然找到了時刻在腦中縈繞的問題的答案,立馬穿衣走出浴室,拿出手機,撥通了維修工劉磊的電話:“我們能不能給電機加裝關鍵參數自動報警的裝置?那樣的話,就不用每天檢測,而且準確度更高了。”
第二天,于德江組織后段人員進行現場研討。
維修工馮祥彬說道:“除了熱水器,我們經常接觸到的一些設備也具有溫度自動監測功能,比如熱水壺、電餅鐺等。這些設備都可以在達到設定溫度后會自動斷電或發出報警提示,從而保證了設備的安全運行。”
“可以試一下。”于德江說。
通過本次研討,大家統一了思路,確立了在伺服電機上加裝溫度自動監測裝置并實現自動報警的設想。
為了實現這一設想,于德江成立了創新小組,小組成員包括設備主管、常白班工程師及當班維修工。
“劉磊,你負責查閱一下資料,看一下伺服電機的關鍵參數都有哪些?”
“我已經查過了,伺服電機關鍵參數包括溫度、電流和扭矩。我們只需要申購合適的溫度傳感器、電流傳感器和扭矩傳感器。就行了。”劉磊說。
備件到貨后,將傳感器與伺服電機連接,通過數據采集模塊將實時數據傳輸到主控板上。主控板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并根據預設的預警值判斷伺服電機是否處于異常狀態。如果某個參數超出預警值范圍,主控板會立即發出報警信號,并通過顯示屏或聲音提示的方式告知操作人員。
“現在已經安裝完成了,咱們測試下,馮祥彬,你把電機溫度的預警值調低點,看看屏幕上有沒有報警。”于德江說道。馮祥彬將伺服電機溫度預警值調到40℃,設備開機后,屏幕上出現了“溫度高”報警,同時,報警燈閃爍,蜂鳴器報警。
“應該可以了,但是為了避免監測錯誤,我們還是用手持測溫槍再配合著做一段時間,看看報警系統穩不穩定吧。”馮祥彬說道。通過連續一周的試運行,證實伺服電機報警裝置運行穩定,正式投入使用。
伺服電機溫度自動報警系統的創新之處在于,將溫度自動監測技術應用于伺服電機的監控中,實現了對伺服電機關鍵參數的實時監測和自動報警。這一創新不僅提高了設備的穩定性和產品質量,還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和維護成本。
“創新并非遙不可及的概念,它往往就隱藏在我們工作和生活的點滴之中。每一次創新的出發點都是對細節的極致追求,是對完美的不斷探尋。同樣,創新也需要我們不斷去關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從中發現新的可能。”于德江在項目總結上對設備部的同事這樣說,創新的種子也在他們心中悄然萌芽。
(伊利集團 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