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嶺南,萬綠千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深入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跟省委省政府“百千萬工程”工作部署,廣東聯通不斷加強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技術融合創新,奏響鄉村振興新“粵”章。
全力以赴開展駐鎮幫扶,打造鄉村振興“示范田”
扎實做好“幫扶文章”,三年來在定點幫扶永和鎮投入各類資金超1200萬元,聯合組團單位助力打造“綠色永和、紅色永和、美麗永和、數字永和”。做強“特色”文章,壯大富民興村產業。建設多個糧食種植基地和水產養殖基地,實現大棚種植水肥智能化、農場管理數字化,獲“廣東省糧食生產社會化服務示范鎮”;打造永和特色“光伏小鎮”,每年預計為財政創造稅收約650萬元;以農業數字化應用解決方案助力擦亮特色農業品牌,廉峰村、藍排村被認定為“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絲苗米、金柚專業村。做活“美麗”文章,打造文旅融合品牌。建設仁里村鄉村振興示范點,打造“興寧故里”特色品牌,盤活張瑾瑜故居、國際宇航科學院“兩彈一星”何質彬院士祖居地等文化資源,建設永和鎮文化服務中心、墨林藻海等,以文化振興助力產業發展。做優“治理”文章,建設基層治理典范。打造鎮級數字鄉村指揮平臺“數字永和”,涵蓋鄉村衛士、輿情感知、智慧消防、全科網格等核心功能和數據治理等鎮級一網統管數字化平臺,助力永和鎮重大事故零發生,獲“數字中國創新大賽”科技創新獎。
永和鎮之外,廣東聯通還立足59個定點幫扶點,矢志助力“組織、人才、產業、生態、文化”五大振興,近三年累計投入幫扶干部73名、無償幫扶資金超1600萬元,在數字農業、鄉村治理等方面形成27個解決方案。創新推出農村通信合作社模式,全省簽約總量近1700個、入社社員15萬人,助力村集體增收超1300萬元。2023年度“千企幫千鎮 萬企興萬村”行動和“組團縱向幫扶支持縣域高質量發展”工作考核均獲優秀,幫扶的梅州沙坪村等8個村被評為“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縣鎮村”,交出亮眼成績單。
創新文旅消費幫扶模式,奏響鄉村振興“交響曲”
廣東聯通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優勢和國企組織優勢,聚焦典型縣鎮村、加快實現鄉村文旅產業增值收益。助力“智慧旅游”破譯“流量密碼”,開發旅游小程序,以景區景點介紹、VR游記分享、在線慢直播等推動實現“智慧旅游”,帶動江門、汕頭等多個縣鎮村旅游業發展。創新六大舉措燃動“文旅消費”,組織勞模、女職工療休養活動走進大美鄉村,將黨務干部、青馬工程等重點培訓項目落地幫扶點,通過主題參觀帶動紅色文旅發展,將籃球、游泳、健步行等豐富賽事扎根“田野”,大力消費幫扶采買農產品助力鄉村增收,鼓勵全省約2萬名員工休閑旅游助力鄉村特色文旅。
強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通鄉村振興“大動脈”
近三年在農村地區累計投資數十億元,累計建設5G中頻及900M網絡基站超2萬個,使5500個自然村移動網絡覆蓋從無至有,2100個行政村信號質量從差到好,700個行政村實現固網覆蓋,基本實現全省2萬個行政村無線網絡100%覆蓋、鄉鎮及以上區域5G網絡連續覆蓋。面向數字低空應用場景,還建成了覆蓋珠三角地區的衛星地面基準站系統,部署推出5G+北斗高精度定位平臺服務,覆蓋超9100多平方公里空域、服務無人機庫300余個。積極服務“海洋強省”戰略,搭建了全國首個5G海洋專網,在沿海區域建成基站超千座,解決4個海洋牧場、10臺海上風機、近400個有人居住島嶼和4千余公里海岸線的近海覆蓋。
數字化賦能產業轉型升級,培育鄉村振興“新引擎”
積極助力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承建廣東數字農業(陽西)示范縣等數字農業產業園43個,以數字化優勢提升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通過5G+岸基一體化尾水處理系統升級改造江門等地市魚塘面積超3萬畝,獲“全國數字漁業典型案例”;打造生產托管數字化服務,承建省供銷社“數字云平臺建設”“三位一體公共型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建設”等,助力供銷板塊“聯農擴面、服務提質、運行增效”;海洋牧場、智慧種植、智慧養殖、智慧養老,處處可見聯通身影。廣東聯通還全力支撐省“百千萬信息綜合平臺”建設,讓“百千萬工程”落地有“質”更有“智”。
南粵大地涌新潮。“百千萬工程”是牽動全局、惠及長遠、根深葉茂的“頭號工程”,更是廣東聯通踐行央企責任、發揮數字優勢的“發力區”“主戰場”。下一步,廣東聯通將繼續扛起央企擔當,不斷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數字技術融合創新,強化定點幫扶實效,扎實助力省委“百千萬工程”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