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崔學慶 實習生 崔學風)在杞縣板木鄉武旗村一條蜿蜒的小路上,幾乎每到傍晚都能看到這樣一幕情景:迎著夕陽,伴著“咩咩咩”的叫聲,一群山羊在主人建保衛的引導下,不緊不慢地走向小路盡頭的圈棚。這個圈棚就是2019年板木鄉“脫貧之星”建保衛的養殖基地。
說起建保衛,在當地也算小有名氣。“人窮志不窮,是個樂觀、肯干的人。幾年前他家因病致貧,扶貧工作隊盡最大努力幫他爭取了扶貧和創業資金。現在保衛依靠養羊不僅脫了貧,還成了遠近聞名的養羊大戶,他也樂于分享,有人來找他取經,總是耐心解答。”板木鄉武旗村責任組長王伍彬介紹。
“那年我媳婦得了癌癥,不僅把家里的積蓄花得精光,里里外外又借了幾萬元。”提起當年生病的事,貧困戶建保衛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得知建保衛有養羊的想法后,武旗村“兩委”班子籌集資金8000余元為他購買了18只山羊。為養殖好山羊,他每天早晨6點起床開始喂羊、放羊,傍晚才回來,閑暇時間就去村室的科普室,翻看科學喂養書籍學習養羊知識。小羊在他的精心照顧下,長得格外健壯。為幫助建保衛早日脫貧致富,鄉政府還專門派幫扶干部來到他家,并請來養殖專家進行專業指導。在專家的指導下,建保衛更有信心了。在鄉黨委政府和鄉扶貧辦的幫助下,建保衛又申請到了4.28萬元養殖大棚和種羊的獎補資金,養羊規模擴大到了70多只。
說起自己養羊掙錢,建保衛樂得合不攏嘴:“要不是黨的好政策和政府扶持,俺家咋能脫貧呢。現在俺對美好生活可有信心了。”
長期以來,河南杞縣板木鄉在實施精準扶貧政策時,幫扶干部與貧困戶結成“一對一”幫扶機制,精準制定脫貧計劃,扶持、引導貧困戶發展產業,增強“造血”功能,鞏固脫貧成果。不斷增強貧困群眾致富技能,推動脫貧攻堅由“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貧困村實現了村有致富產業,戶有增收項目,遍地開花的產業激活了農村經濟,托起了貧困群眾的小康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