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于磊)
時令進入立秋,天氣晴雨不定,孫士峰早出晚歸,風里來雨里去地奔赴于貴州省六枝特區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攜手奔小康的項目基地,現場督導各項目點的產業物資儲備、物資使用、項目建設推進等情況。
2005年從軍15年的孫士峰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從副主任科員做起,一步一步走上處級領導崗位,擔任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辛寨子街道武裝部長兼工會主席。扎根基層14年,作為親歷者,見證了一個雞犬相聞的鄉土田園變為現代化中心街區的華麗轉身;作為踐行者,城市化進程中也練就了一身真本領。
從2018年從那時起,出生于沂蒙山區歷經過貧苦時光的孫士峰,萌發了要到大山深處幫助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念頭。
2019年3月,時值公務員職務職級晉升,已七年副處的孫士峰沒有坐等晉升,而是主動請纓,懷著“愛國孝親、履職擔當”的辛寨子精神來到貴州六枝,掛任六枝特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帶著幫助群眾脫貧的夢想和使命,從千里濱城奔赴到大山深處,訪貧問苦,為民解難,與六枝人民心手相牽,不勝不休……
雙腳丈量黑土地,心系群眾萬事牽
處級領導干部選擇了一個科級崗位,初來乍到的孫士峰,面對的不僅是陌生的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更多的是多方質疑。“我是來做事的,不是來做官的”。孫士峰把職場變戰場,以成為一名真正“六枝人”為目標,適應環境、學習語言、了解風俗,始終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擁抱六枝、融入六枝。在等待分工期間,他利用不到一周時間對4冊《扶貧政策匯編》進行了如饑似渴地反復閱讀,深入思考,初步有了扶持誰、怎么扶的設想。
明確分工后,孫士峰做的第一件事是到鄉鎮(街道)、村居調研,熟悉情況。短短兩個月的時間,他就跑遍了六枝所有鄉鎮,每到一處,他都與第一書記、合作社主要負責人、公司經理等進行家常式促膝長談,了解合作社運營情況,談項目建設、談產業發展,談公司優勢短板、營銷策略,討論如何更好的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奔小康。
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自身的勤奮,孫士峰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多,手中的數據越來越詳實,對哪個鄉鎮發展什么產業?哪個合作社銷售什么產品?哪個鄉鎮困難家庭有多少?哪個村牲畜多少頭等基本情況了如指掌。別的不說,從他那本厚厚的記事本里,看到了他風雨中走村串戶的身影;從他穿完多雙變形的旅游鞋中,聽到了他在泥濘中艱難跋涉的聲音;從他日漸消瘦的臉龐上,感受到了他情系百姓,愛民為民的赤誠之心。
真心投入扶真貧,山海攜手奔小康
“讓扶貧產業產品產得出、賣得好,鼓起百姓的錢袋子,撐起脫貧的腰桿子,絕不能辜負大連、六盤水兩地領導的期望,絕不能辜負六枝群眾對扶貧干部的期盼。”一句話,孫士峰說出了深埋在心底的堅定信念。為此,以前從不發朋友圈的他開始發朋友圈了;以前從不求人的他也開始求人了,其目的是幫他的農民朋友們把產品賣出去。
為解決產銷對接不暢這一制約六枝產業發展的壁壘問題,孫士峰利用東西部協作發展的互補優勢,主動當起了產銷對接的“紅娘”,發起了“黔貨入連”活動,為六枝扶貧產品找到了“婆家”。
他先后帶隊參加第33屆大連進出口商品交易會、2019中國(大連)國際茶業茶文化博覽會、“中國?大連國際農業博覽會”,現場銷售茶葉、刺梨干、菜籽油等特色農產品82.4萬元,簽訂消費扶貧訂單89萬元,與各經銷商達成意向訂單100余萬元。他主動聯系大連市機關工委,組織16個市直機關工會成員購買了14萬余元的月亮河有機紅米和14600枚綠殼鴨蛋。他積極對接甘井子區總工會與辛寨子街道工會,為六枝茶農銷售了價值15余萬元茶葉……
每場活動、每次簽約、每筆訂單,孫士峰用他的“厚臉皮”鼓起了群眾的口袋,靠他的“拉關系”拓寬了百姓增收的渠道。
為給六枝農民技術支持,孫士峰主動協調甘井子區農業農村局和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為六枝特區舉辦了“農技干部綜合素質提升培訓班”,培訓學員34人,有效增強了六枝產業發展的技術骨干力量。
他組織大連蔬菜專家王景英、食用菌專家王得霖、果樹專家郝樹池親臨基地現場,手把手示范,面對面教學,心連心地向種植戶傳經送寶。他組織六枝果蔬種植戶參加“六盤水·大連東西部扶貧協作草莓培訓班”和“六盤水·大連東西部扶貧協作大櫻桃栽培技術培訓班”,多渠道、多形式擴大了產業骨干技術面,有效提升了六枝農業科技水平。
同時,他還主持編制了《六枝特區農產品推薦目錄》,邀請甘井子區消費扶貧單位考察六枝農特產品基地,有力推動了兩地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供銷關系。
為了讓特區致富帶頭人能夠更好的帶好頭、引好路,孫士峰又動用自己的資源,把六枝的14名企業家帶到廣州,參加中山大學舉辦的“東西部扶貧協作民營企業家投融資高級研修班”,幫助他們拓展思路、開闊視野,并與各地企業家建立互信,為六枝脫貧攻堅打下了堅實基礎。
獎金化作助學金,同氣連枝一家親
因優異的工作表現,孫士峰2020年先后獲評“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和“六盤水市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榮獲獎金6000元。拿到獎金當天,他沒做片刻停留,立即驅車趕往關寨鎮荒田村曾江燕家進行走訪慰問。
曾江燕是孫士峰包保戶曾友勝的女兒,在航宇學校讀書。曾友勝因病去世后,她的情緒很不穩定,學習成績下降很快。孫士峰得知情況后多次去家里和學校了解情況,研究辦法,全力做好安撫工作。在孫士峰的幫助下,曾江燕又重拾了生活信心,臉上再次煥發了笑容。
在曾江燕家中,孫士峰將6000元獎金送到了她的手里,并把自己親手寫的一幅“志存高遠”卷軸贈送給她,鼓勵曾江燕樹立信心和勇氣,做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將來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學,為家庭、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同時,他向曾江艷承諾:“今年暑期帶她去大連看海。”
待到歸來初霽日,神州小康艷陽天。細看孫士峰的微信朋友圈,他也留下了一個小小的遺憾,曾經答應曾江燕今年暑假帶她到大連看海,卻因為新冠肺炎疫情而擱淺了,但他相信,這個愿望必將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山海攜手奔小康,愿把他鄉作故鄉”。為了實現出發前的心愿,如今的孫士峰,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最前線夙興夜寐、沖鋒在前,“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戰,能從一名“退役老兵”變為“扶貧尖兵”,親歷這個時刻,其實我挺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