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區委組織部供圖
通訊員 韓世花
“脫貧攻堅鞏固提升、環境衛生整治、鄉村振興戰略……”通過一系列舉措,海東市平安區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發揮,群眾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得到有效提升,一幅幅美麗和諧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黨組織落實脫貧發展責任
2020年國慶期間,天氣已經漸漸變涼,古城回族鄉木場村的大山里,村黨支部書記王占發正在組織干部群眾種植中草藥“黨參”,挖坑、投種、平整土地,雖然山里天氣有些寒氣,但大家積極性很高,這幾天,村民們已經種植了4.67公頃黨參。
“以前,我們這大山里大多種油菜、小麥、大豆、洋芋,都是自給自足,余下不多的賣出去賺點錢只能供孩子上學。這兩年在村干部的帶動下,我們發展藥材種植,收益比以前翻番了。”黨員星連海說。
為了讓鄉親們能過上好日子,八零后村黨支部書記王占發轉變思路,牽頭成立專業合作社,并帶領村干部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積極鼓勵村里的黨員帶頭種植中藥材,或以入股的方式支持合作社發展中藥材種植。村民們看到合作社賺錢了,也主動流轉土地給合作社,中藥材種植面積不斷擴大,還帶動周邊村也開始種植中藥材。
2020年,鄉黨委政府以“因戶制宜”原則,通過“合作社+建檔立卡貧困戶模式”,帶動100戶建檔立卡戶種植當歸、黃芪、大黃等中藥材233.33公頃,為新莊爾村、總門村、沙卡村等6個村村集體經濟分紅共計9萬元,帶動建檔立卡戶98戶291人季節性務工,人均增收3902元;投資394萬元建成34座羊肚菌拱棚及加工廠房,帶動15戶建檔立卡戶戶均增收1000元,同時帶動2個村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5萬元;以“公司+建檔立卡戶”模式,帶動 134戶建檔立卡戶種植馬鈴薯44.67公頃,戶均創收6000元。
“在支部的帶動下,合作社的成立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發揮了重要作用,群眾在合作社務工,尤其優先考慮原建檔立卡戶,脫貧戶底子弱,自身發展能力不足,要保證不返貧。”黨支部書記王占發說。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古城鄉黨委將“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列入黨委書記、黨支部書記抓黨建工作職責清單,并將脫貧攻堅任務納入基層黨建年度考核和履職盡責考核中,按照“支部引領產業、產業帶動農民”的思路,引導村黨組織采取“黨組織+合作社+扶貧項目+貧困戶”的模式,充分發揮了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服務凝聚作用,實現了政治優勢與資源優勢的有效整合,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
支部書記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2020年春天,我們來到小峽口,小峽鎮道路兩邊昔日的農莊已變成了一片以杏樹、金葉榆為主的生態景觀帶。放眼望去,整個村鎮就像一片森林,街道上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味道。
走進平安區王家莊村,村民們或漫步、或圍坐在石桌前下棋打牌,孩子們則在健身器材上盡情嬉戲,村口的大樹下幾名老奶奶正在乘涼閑聊。說起家鄉的變化,大家拉開了話匣子。
“多虧我們的好支書,為了讓大伙都過上好日子,他帶領村里的黨員們起早貪黑,自己看病的時間都顧不上,忙著給鄉親們操辦好事。”
“黨的政策實話好,我們的好日子還在后頭……”
大家所稱贊的這位支部書記是王家莊村黨支部書記石成云。拆遷那段時間,石成云被查出患有心臟病,面對繁瑣的征遷工作,他硬是頂住家人的壓力和身體的不適,一直堅守一線,直到征遷工作全面結束才去醫院住院治療。
如今,村莊西片區的163戶村民搬遷了,國道兩邊的莊廓院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態景觀帶,道路也更加寬闊。站在小峽橋邊舉目遠眺,湟水河里的垃圾不見了,河兩岸生態變好了,綠樹環繞,鳥語花香,儼然成為一個生態休閑的小山村。
這些年,許許多多的村黨支部書記為了新農村建設,舍小家為大家,埋頭苦干,扶貧與扶智、扶志緊密結合,宣講惠農政策、解決群眾矛盾糾紛、科學精準制定措施,為高質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任務,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員干部強化為民實干擔當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的最后一年,在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現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帶來了新的挑戰。
2020年5月11日的早上,平安區發改局副局長呂海濤大清早點完名,就帶領黨員干部到洪水泉鄉硝水泉村、小峽鎮王家莊村開展幫扶慰問活動,并在田間地頭、巷道廣場面對面向群眾講解疫情防治的相關知識和復工復產的有關政策,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感謝你們,經常到我們家來看望慰問,還帶來了生活用品,給我們講防疫知識,你們就像我們自己的孩子一樣,讓我們老兩口心里感到十分溫暖。”村民王錄邦家中,扶貧干部徐紅梅正在和老兩口聊天,給他們宣講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身體重度殘疾的王錄邦一直以來享受國家的政策補助,他說一定要聽黨話、感黨恩。
扶貧干部們力所能及想辦法、出主意,解決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呂海濤的幫扶戶硝水泉村村民邊廷軍是一名廚師,呂海濤主動與格爾木一家企業聯系,幫助邊廷軍在這里找到了一份月薪3600元的工作;區發改局干部文紅的聯系戶是小峽鎮下店村的建檔立卡戶范雪花,患有尿毒癥,文紅給他們詳細講解了復工復產和東西部協作的相關政策,還幫助范雪花的丈夫到無錫一家企業務工……
隨著“精準扶貧”政策的深入實施和“三農”政策的落地落實,越來越多的貧困戶真正享受到“三農”政策的紅利,黨和政府一系列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僅讓貧困戶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他們的生活一天天發生變化,更讓他們有了直面貧困的勇氣和信心。
在這背后,黨員干部訪民情、聽民意、解民憂、辦實事,無論是城鄉接合部川水地區,還是窮鄉僻壤的腦山地區,黨員干部所到之處,處處開出致富花,村民們臉上也笑開了花。脫貧路上,黨員干部用腳步丈量腳下的土地,用真心幫助村里的貧困戶,用雙手書寫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