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來,凌云縣在推進“泗水繽紛”田園綜合體建設中,按照打造生態帶、文化帶、健康養生帶的目標定位,規劃實施了26個項目,開工率100%,完成總投資3.47億元,項目覆蓋3個鄉鎮12個村屯,直接受益群眾約2.35萬人,為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探索了有效路徑。
村莊變景區,讓鄉村美起來
“平懷地圖芝麻大,泗水繽紛大變化。三A景區綠化地,眾人歡笑九人夸……”,在平懷村桑園中勞作的群眾不時傳出幸福的歌聲,引來游客紛紛駐足圍觀,時不時還對上幾句山歌,一片幸福祥和的景象,這是“桑梓平懷”建設的一個縮影。
凌云縣深入挖掘每個村屯的自然、歷史、產業、民俗特點,形成鮮明主題,聚焦特色主題打造景觀風貌、完善產業業態、豐富文化體驗,實現“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韻”;對標旅游景區標準,大力實施鄉村風貌示范帶建設,扎實推進“三清三拆”工作,增加旅游業態,把田園綜合體沿線的村寨打造成為旅游景區,讓鄉村真正美起來。
“進行風貌改造、新建排水排污系統,美化亮化綠化巷道,村里被評為AAA級景區,群眾感到越來越幸福!”平懷村支部書記郁再儉說,當地村民對建設田園綜合體項目充滿了熱情和期待,不少外出務工的青年也在鄉村建設的吸引下返鄉創業,在景區里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旅則旅……分享產業紅利。
彩架村新貌。羅南 攝
目前,凌云縣已經在田園綜合體沿線創建了桑梓平懷、紅色彩架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與凌云浩坤湖、泗城古府、茶山金字塔等3個國家AAAA級景區串連成線,形成凌云全域旅游示范帶。在項目的帶動下,村里一天一個樣,一處處景觀如優美畫卷徐徐展開。
生態變產業,讓群眾富起來
“僅僅凌云白毫茶,累計帶動1.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在凌云縣茶山金字塔4A景區,凌云縣茶葉中心主任謝再騰帶著外地客商參觀考察。他說,通過打造有機品牌、“走出去”等,白毫茶附加值每年都在提升。
凌云縣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開展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98.6%以上,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100%,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在推進“泗水繽紛”田園綜合體建設中,凌云縣依托山、水、林、田秀美自然景觀,建設9座文化廊橋、6個特色驛站,串聯騎行綠道與村莊景區,大力發展運動休閑、生態康養項目。通過“生態+產業+文化”的方式,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推進茶葉、桑蠶、油茶等特色優勢產業全鏈條提質增效。
“對桑園進行低產改造,蠶繭畝產從160斤提升到270斤,每畝增加收入2000元。”郁再儉介紹,通過桑園低產改造,延伸采摘體驗、桑葚釀酒、桑枝育菌等產業鏈條,桑蠶產業越做越大,目前建成覆蓋周邊彩架村、加西村1萬余畝古絲綢桑蠶產業核心示范區,帶動建成桑葚采摘示范園8個和蠶農特色產業園300多個。
蠶繭豐收。謝永翠 攝
凌云縣將生態產品、生態旅游、生態文明相融合,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了金山銀山,走出了一條山川壯美、群眾脫貧的路子。
文化變體驗,讓精神提起來
“我們村里建了紅薯粉文化體驗廣場,把紅薯粉的制作過程進行展示,并介紹紅薯粉的歷史由來以及凌云人手工制作紅薯粉、吃紅薯粉的文化,還有參與制作紅薯粉的體驗活動。”平里屯村民林士植介紹,現在村里的紅薯粉打通了“種植—加工—展示—營銷”全產業鏈銜接,生產紅薯粉的農民不用愁銷路,大家都忙著加工紅薯粉掙錢。
平里屯紅薯粉長廊。羅小鳳 攝
凌云縣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強化業態植入,在田園綜合體沿線的村屯建設了油茶和白毫茶體驗館、紅薯粉制作體驗廣場、自然教育基地、MIMO蠶寶寶劇場等文化體驗場所8個,推進特色文化轉變成可體驗的旅游產品,打造民族文化示范帶,不僅拓展了群眾增收的空間,還提振了鄉村的精氣神。
凌云縣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化廣場等載體,將壯族夜婚、瑤族龍鳳舞、山歌等民俗文化拓展成為公共體驗項目。同時組織開展脫貧攻堅“八個一”宣傳文化活動,開展“五最農民”事跡巡回宣講,弘揚時代新風,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強力支撐和充足后勁。
能人變創客,讓引擎強起來
“林叔,農村不準占用耕地建房,所有的宅基地要按照一戶一宅的規定進行嚴格審批,你家的這個柴火房要馬上拆除。”平里屯的羅麗是“五最”新型農民,也是屯里的致富能人,她不僅帶頭拆除自家房前的鐵皮棚,還主動認領了糾紛調解崗的崗位,每天跟工作隊一起走家串戶做群眾配合拆除違建的思想工作。
“經過風貌改造,我們現在就像住在花園中,環境好,人的精氣神都好。”羅麗笑著介紹村里的變化情況。
美麗的平懷村。韋付增 攝
凌云縣堅持黨建引領,按照“黨支部+理事會+能人”的方式,成立村里管理理事會,設置糾紛調解處、衛生監督崗、產業服務崗,推行崗位管理,吸納黨員、能人、返鄉大學生、退休干部等參與服務管理村莊事務。圍繞村莊特色主題與業態,建立“一對一”“多對一”的鄉村能人結對培育機制,實行菜單式對能人創業進行精準的需求培訓,多渠道培育鄉村創客,扶持和引導能人創辦農家樂、民宿,經營特色產品,培育一批創業典型,帶領群眾自覺參與、建設、維護美麗家園。目前,“泗水繽紛”田園綜合體沿線12個村屯已培育創客31人,成為引領鄉村振興的強大引擎。(任上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