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歷來崇文重教,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教育工作,特別是近年來,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深入開展青少年學生閱讀活動,讓書香彌漫三晉大地的每一所校園。
一、構建“愛讀書”的政策體系。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深化全民閱讀活動的重要部署,將“書香校園”建設視為提升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抓手,統籌規劃,健全機制,實現了“四個納入”。一是納入教育強省規劃綱要,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具體要求,完善工作機制,深入實施主題讀書行動,讓中華優秀文化的種子在中小學生心中生根發芽。二是納入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實施“山西省促進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配套出臺多個文件,全方位培養學生閱讀習慣,讓閱讀成為青少年生活的一部分。三是納入家校社共育體系,免費開放城市書屋、社區書屋和圖書館,構建“校園—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書香生態,讓學生無論身處何地,都能感受到書香的熏陶。四是納入督導評價體系,把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成效作為文明校園創建的重要內容,在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細則中增設專項評估指標,以制度賦能讓閱讀實踐真正落地生根。
二、創設“讀好書”的書香環境。充分利用山西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引導青少年博覽群書、開闊視野。一是創設紅色文化的“書香校園”。實施“學習新思想 做好接班人”主題讀書行動,利用革命老區的紅色資源,建設“紅色書屋”,加強紅色經典閱讀,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二是創設名家引領的“書香校園”。山西大學、山西師范大學、太原師范學院等高校聯合行動,立足山西歷史文化特色,深入各地各校開展中華傳統經典領讀指導,已有1.2萬名師生從中受益。三是創設科技主題的“書香校園”。實施“學科學 愛科學 用科學”主題讀書行動,在科學教育實驗區、實驗校和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建設科技主題的“書香校園”,幫助學生從小樹立“科技創新、強國有我”的志向。四是創設文旅融合的“書香校園”。充分利用山西厚重的文物資源,推出“千人共讀·書海逐光”文化專題書籍進校園活動,讓傳統文化在校園中“活”起來。
三、建立“善讀書”的長效機制。注重從小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建立“五個融合機制”,引導青少年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一是推進閱讀與教育教學融合。中小學校普遍開設閱讀課,組建學生讀書社團或興趣小組,組織讀書月、讀書周、讀書節活動,帶動學生互助互促開展閱讀,形成一批富有特色的讀書品牌項目。二是推進閱讀與校園文化融合。中小學校積極創設適宜讀書的校園環境,豐富圖書配備,改善閱讀條件,在校園的每個角落設置閱讀區,讓書香彌漫整個校園。三是推進閱讀與教師培訓融合。將閱讀指導能力納入各級教師培訓,每年培訓教師2000余人次,定期舉辦學生閱讀指導活動,讓教師成為學生閱讀路上的引路人。四是推進閱讀與數字教育融合。有效利用國家智慧教育讀書平臺開展讀書活動,全省6000余所中小學校參與其中,師生訪問量達15.4億次,讓學生處處可讀、時時能讀。五是推進閱讀與交流激勵融合。支持各地各校舉辦讀書心得報告會、主題班會,組織開展讀書征文、手抄報、演講、朗誦等多種活動,廣泛展示交流閱讀成果,激發學生閱讀熱情,讓閱讀成為一種享受,一種追求。(山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書記,山西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馬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