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大附中是一所有著144年歷史的老校,附中的閱讀也像一本傳承了百年的典籍——字里行間都流淌著附中人浸潤的書香,傳揚著育人的智慧。福建師大附中通過讀書教育孩子們挺起民族的脊梁,涵養家國情懷,點燃“強國有我”的精神火炬。
一、課程為基,構建閱讀育人“主框架”
構建“三維進階”課程體系:一是基礎型課程,由《經典精讀十二講》《中華典籍密碼》等12門校本必修課組成,筑牢文化根基;二是拓展型課程,由《量子物理與科幻文學》《歷史劇本創編》等36門跨學科校本選修課組成,激發思維火花;三是實踐型課程,充分利用八閩大地豐富的德育思政資源,校地結合、校館結對,開展“行走的思政課”研學實踐教學活動,讓紅色經典作品在新時代在孩子們的心靈里激起回聲。這“三維進階”課程體系多次獲得省市級榮譽,被譽為“傳統典籍與現代教學融合的典范”。
二、場景為翼,打造沉浸式閱讀“生態圈”
附中處處都是“圖書館”,校園步道上鐫刻的名言佳句,墻上懸掛的水墨詩詞,樓道櫥窗的報紙欄等等,盡力讓“每塊磚會說話,每面墻能育人”。在附中讀書不用正襟危坐,附中最搶手的讀書座位在哪?是院士廣場前的草坪。學生們說,在這里讀書,抬頭就能看見陳景潤學長微笑的臉龐。
構建“行走的閱讀”體系,推進場景化閱讀。在林覺民故居讀《與妻書》,在李光第故居前誦讀《少年中國說》,以毛澤東詩詞《如夢令元旦》為線索開展“重走長征路”讀書行,孩子們見證了革命者當初的篳路藍縷,回來都說:詩詞在腳步下活起來了!
著力推進數字化閱讀,圖書館配備數字化智慧閱讀系統。學生通過墨水屏共讀《鄉土中國》,同步瀏覽費孝通的田野筆記;批注《赤壁賦》,同時鏈接蘇軾的黃州之作系列。數字化助力閱讀的同時,積極引導學生主動駕御AI,為我所用。
三、師生共讀,構建書香成長“共振鏈”
在附中,教師既是閱讀者更是點燈人。語文組開發“名著通關文牒”,外語組開發整本書閱讀分享會,德育團隊以《正面管教》實踐育人理念,生活指導教師打造“閱讀點燈人”隊伍。全國百名讀書種子教師陳琳積極引領學術創新,福建師大孫紹振等學者系列講座播撒思想火種。在教師“1+1讀書會”帶動下,學生自發組建了67個書友社團,把教室布置成《詩經》里的“風雅頌”,“圖書漂流站”每月周轉書籍超千冊。學校“薪火書廊”的書架上刻著歷屆學子的讀書箴言,推動閱讀文化代代傳承。學校還邀請福建師大文學院家長深度參與書香校園建設,進行經典文本解讀、現當代文學研習指導、跨界文化講座,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良性生態。
四、示范輻射,書寫閱讀擔當“新答卷”
近期,福建師大附中向巴西友好學校捐贈了一批精心挑選的圖書,在《唐詩宋詞選譯》的扉頁上,孩子們特意寫上了“跨越安第斯山脈的詩意對話”;學校開設“公益講堂”,為外來務工子女、銀發讀者開設經典導讀,定期向公益圖書館和農村中學捐書,以自己的方式溫暖閱讀的世界。
在附中,閱讀的“讀”只是第一步,老師們會鼓勵孩子把讀書感受編寫成冊,目前已編印《采擷》《曦露集》《聚字成書》等原創文集,并義賣捐贈。依托學校“麥園文社”創辦校刊《求索》,承辦“兩岸青年經典誦讀會”,以閱讀促進海峽兩岸青年學子交流。
學校通過系統性育人實踐,在書香鑄魂的道路上結出累累碩果:連續20年舉辦書香校園讀書節,每年表彰書香年段、書香班級、師生閱讀之星,累計表彰“閱讀之星”2300余人次。學生連續5年入選央視“我的一本課外書”全國總決賽,在福州市“閱讀小達人”等比賽中成績顯著。
福建師大附中閱讀育人實踐,始終與民族命運同頻共振——抗戰時期師生傳閱《西行漫記》,在防空洞里堅持開展“讀書報國會”,已然成為附中今天的精神圖騰;校史館里革命校友的手稿,已然融入今天的校園劇《八閩江姐魏雪馨》《我的校友陳景潤》;這是閱讀啟智、潤心、鑄魂的最好的注腳。
讀書讓孩子們有廣博的胸襟,讀書能培育孩子們堅韌的品格。福建師大附中正與各方攜手書寫屬于中國青少年的“閱讀簡史”,讓書香成為民族復興路上最持久的力量!(福建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校長、黨委副書記羅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