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的指下是這些看似單調的盲文圓點。這是我每天讀書的常態,是我觸摸新世界的鑰匙,是我將要奔赴的宇宙星辰。我的盲杖正倚在旁邊,它曾丈量過我閱讀的長度;我聽書的耳機里,曾響起一個又聾又盲的女孩振聾發聵的吶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或許我比她幸運一些,上小學的時候,我還有著剩余的視力。在上海盲校,我第一次接觸到了助視器,第一次認識了文字。海倫·凱勒曾說過文字使整個世界在她面前變得花團錦簇、美不勝收。是的,那些書中的故事、人物、詩詞,一下子“活”起來:“春眠不覺曉”有了聲音,“江南可采蓮”有了色彩,墻角的梅花散發出了芳香,南國的紅豆帶著陽光的溫度。她還在書中寫“光明來了,希望來了,春天來了。”于是,我摸索著在春日種下豌豆,當豆苗頂開泥土的剎那,閱讀的喜悅也在悄悄發芽。
到了初中,我已經什么都看不見了。我學會了盲文,摸到了人生第一本盲文課本。那時起,我的指尖起碼摸過了數以百萬計的圓點。每節課上,這些凸點都會散發出陽光的溫暖;每個夜晚,紙張摩挲的沙沙聲都會開出絢爛的花朵。魯迅筆下百草園里的植物,我用眼睛看到過——頑皮的小魯迅正牽連不斷地拔起墻根的何首烏;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描述的玫瑰花窗,我用聽覺丈量過——當陽光穿過建筑上彩色的玻璃,會發出蜂蜜融化的聲音;《徐霞客游記》中的溶洞鐘乳石,我用溫度驗證過——億萬年的水滴在石筍頂端凝結時,會釋放出薄荷般的清涼。
“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顆偉大的心靈對話。”我十分贊同海倫凱勒說的,文字給了我更為廣闊深邃的世界。學校的“智慧”圖書館遍布了我的足跡;上海的各個圖書館,總活躍著我的身影。老師帶領我們誦讀《詩經》《論語》;志愿者給我們錄下“唐詩”“宋詞”……書籍教會我:真正的光明不在瞳孔里,而是在對世界的好奇與熱愛之中。
帶著書籍,我去了一大會址,感受先輩的犧牲與偉大;帶著書籍,我去了天文館、科技館,觸摸宇宙的神奇與深邃;在書籍的指引下,我用手掌丈量長城的磚石,領略中華文明的浩大與榮耀;在書籍的陪伴下,我走進杏花春雨的江南,體驗生命的細膩與詩意。
習近平總書記說,“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是的,閱讀讓我茁壯成長,讓我沉靜自信,讓我更熱愛用文字去表達——我參加了全國盲人歌詞大賽、全國盲文詩詞邀請賽等多項比賽并獲得了許多獎項。“也許最好的生活方式便是將每一天當做自己的末日。”我卻不想用她這樣的方式彰顯生命的價值,因為這只是一個開始,一切都剛剛好,我的未來可期!
我要感謝自己生活在這樣偉大的時代,我要感謝自己遇到那么多專業而富有愛心的老師,我要感謝日新月異的科技給了我更多的選擇,我要感謝讀過的每一本書每一段文字……愿每一座校園都飄滿書香,每一次閱讀成就全新的你。(上海市盲童學校魏燁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