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播放一区二区-欧美在线不卡-欧美在线不卡视频-欧美在线操-欧美在线成人午夜影视

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

立報國強國大志向 育堪當大任棟梁材——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思政教育傳承創(chuàng)新之路

2025-04-07 10:54
來源:新華社

衡山西,岳麓東,城南講學峙其中。一座書院綿延千年文脈,熔鑄百年榮光。這是前身創(chuàng)辦于南宋、1903年即開始辦師范教育的湖南第一師范學院(簡稱“第一師范”)。

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考察時指出,學校要立德樹人,教師要當好大先生,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知識文化素養(yǎng),更要上好思政課,教育引導學生明德知恥,樹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報國強國大志向,努力成為堪當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大任的棟梁之材。

牢記囑托,第一師范賡續(xù)紅色血脈,探索思政教育創(chuàng)新之路,讓青春志向與報國熱情交融激蕩。

以紅色基因鑄魂

在歷史的進程中,教育意味著什么?對一所師范院校而言,回答好這個問題,是思政工作的起點,也是價值旨歸。

“國家之盛衰視人才,人才之消長視教育,教育之良窳視師范。”百余年前第一師范的一則招生廣告,至今仍被奉為辦學圭臬。

楊丹是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館長。“從教育救國到‘改造中國與世界’,青春理想在這里沉淀和成長為遠大志向。”她說,“正因受到進步教員和新文化、新思想的影響,毛澤東、蔡和森等對改造社會的問題有了更深入和理性的思考……”

這是2024年3月18日拍攝的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qū)(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20世紀初,毛澤東、何叔衡、蔡和森、李維漢、任弼時等都曾經(jīng)在第一師范求學。在“知恥”校訓的指引下,志同道合的熱血青年,為救亡圖存而孜孜以求。

青年毛澤東在這里學習、工作長達八年。其間,徐特立、楊昌濟、黎錦熙等老師促進了他的成長——

《紅星照耀中國》書中記載,毛澤東這樣回憶第一師范:“我的政治思想在這個時期開始形成。我也是在這里獲得社會行動的初步經(jīng)驗的。”

徐特立提倡的“不動筆墨不讀書”以及注重實踐的思想,對他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聆聽楊昌濟講授修身課,他研讀教材寫下一萬二千余字批注,培養(yǎng)了哲學思維方式;與黎錦熙書信交流,他探討救國救民的“大本大源”問題,提出要“立真志,得真理”……

紅色是第一師范最鮮明的底色。這里曾孕育中國共產(chǎn)黨長沙早期組織,走出了一批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280余位革命烈士。

這是2025年3月24日拍攝的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東方紅校區(qū)。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紅色基因,不是與生俱來的天賦。

學校黨委書記羅成翼說,它是一代代人在特定文化土壤中共同熔鑄的精神密碼。傳承它,是執(zhí)教者將精神密碼寫入代際記憶的永恒課題。

第一師范的師生都讀過楊昌濟寫下的對聯(lián)——自閉桃源稱太古,欲栽大木柱長天。學校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歐陽斐說:“從教育救國到教育強國,一師人的志向一脈相承,那就是報國。”

在《教育政策法規(guī)與教師職業(yè)道德》課上,有學生提問:“公民都應該愛國,為什么要把‘愛國守法’專門寫進《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身為老師的愛國,與身為公民的愛國,有什么不一樣?”

講臺上,“90后”副教授黃藍紫想起百余年前學校招生廣告所寫:“師范者,教育之教育,固陶鑄國民之模范,造就青年中國之淵泉也。”

她回答學生:“因為老師對祖國的熱愛,將會更深遠地影響千千萬萬學生。”

紅色校史,是思政教育的靈魂。目前,第一師范開設了17門紅色課程。這里有個傳統(tǒng):新生入學先到紀念館參觀學習,觀看《恰同學少年》——“思想的第一課”,也是烙下紅色基因的第一步。

此外,革命先輩們探求真理的教室、熱烈交談的寢室、洗“冷水浴”的古井等都是生動的課堂。這樣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貫穿了一代代學子的求學生涯。

“‘冷水浴’古井,不是先天涌出的泉水,而是歷經(jīng)冰寒磨礪、噴薄而出的熱能。”羅成翼說。

“全國教書育人楷模”郭曉芳是第一師范1999屆畢業(yè)生,如今,這位湖南省“我是接班人”網(wǎng)絡大課堂總班主任,為湖南1000余萬個孩子講授網(wǎng)絡大思政課。

“十幾歲的我常常在第八班教室自習,那時不懂紅色基因是什么,回想起來,它無形、無痕、無聲,那種浸潤卻是內(nèi)化于心的。”二十余年后,郭曉芳再次走進第八班教室,在思政課上,與百年前的大先生展開了關于報國之志的時空對話。

2024年5月,郭曉芳(右六)和湖南省大中小學學生代表在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qū)聽取大思政課。 新華社發(fā)

以創(chuàng)新實踐育人

“人可鑄,金可熔,麗澤紹高風。”傳唱百年的第一師范校歌,唱出了教育塑造人性、熔鑄品格之偉力。

什么是有趣的思政教育?答案在創(chuàng)新的共建中——

3月15日,第一師范老校區(qū),一群青年手持“二十八畫生”發(fā)出的《征友啟事》,踏入了時光長河。他們移步換景,走過禮堂、寢室、教室,與歷史人物暢談理想信仰。

2025年3月15日,學生在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qū)聽取沉浸式大思政課。新華社記者 戴斌 攝

這是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南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和第一師范共同研發(fā)打造的沉浸式大思政課,面向全省大中小學生開放。

“這堂沉浸式大課,歷史人物扮演者都是本校師生。”毛澤東與第一師范紀念館宣教員鄒磊說,聽課者走進“歷史的現(xiàn)場”共鳴,而參演者也接受了更深入、生動的思政教育。

近年來,第一師范構建了觀、學、游、研、演、創(chuàng)“六位一體”的創(chuàng)新育人模式,讓學生共同完成大思政課的設計與呈現(xiàn),實現(xiàn)教學相長。

“我們步入歷史、又回到當下,不是旁觀者,而是主人翁。”第一師范學生袁伯仁說,“這讓有意義的思政課,變得更有意思。”

2025年3月15日,學生在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書院校區(qū)聽取沉浸式大思政課。新華社記者 戴斌 攝

什么是有用的思政教育?答案在現(xiàn)實的連結中——

“相信課堂上的大道理,會讓我們在進入社會后吃虧嗎?”曾有學生這樣問第一師范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陳明。

陳明由此感到,今天,年輕人身處更為多元和復雜的環(huán)境,思政教育如果與現(xiàn)實脫節(jié),便難以發(fā)揮實用價值;如果缺乏交流討論,便難以得到真心信服。

于是,他努力成為一位“接地氣”“可挑戰(zhàn)”的院長。有學生談起輿論沸沸揚揚的網(wǎng)絡熱點事件,他不急于下定論,而是告訴學生:“等一等,真相需要時間。”一個多月后,當事實清晰,他再將案例帶回課堂,探討如何在輿論聲浪中辨析是非……

“思政教育不是灌輸、不是說教,而是碰撞與啟發(fā),它不能脫離真實的生活。”陳明說。

什么是有力的思政教育?答案在實踐的明證中——

1917年暑期,第一師范學生毛澤東和蕭子升步行漫游長沙、寧鄉(xiāng)、安化、益陽、沅江五縣,歷時一個月,行程九百余里,沿途接觸城鄉(xiāng)社會各階層的人,了解風土人情。

自2023年起,每年暑期,第一師范旅游管理專業(yè)的學生會走進“紅軍村”張家界市謝家埡鄉(xiāng)高坪村,收集紅色資源。青年教師團隊成員黃予勤,帶著學生們積累了16余萬字的訪談筆記。

“扎根于火熱的生活,在田間地頭、在群眾中間讀歷史、訪社情,才是最有力的思政教育。”黃予勤說,“教育的力量,有時在書本之外。”

這所百年師范里,校訓“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為毛澤東所題;校風“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為徐特立所寫。民本情懷、求真務實之風范,銘刻字里行間。

2025年2月27日,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qū)蔡家崗中學教師麻小娟和學生交流。新華社發(fā)(李龍 攝)

近年來,學校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通過赴村支教、田野調(diào)查等,讓學生們感知國家發(fā)展、觸摸時代脈搏。

“腳下的田埂是一座橋,把我們的青春與祖國緊緊相連 。”第一師范學生李悠說。

“思政教育與實踐育人深度融合,更有持續(xù)的生命力。”湖南省教育廳黨委書記、廳長夏智倫說,湖南致力于潤物無聲的思政教育,讓年輕學子在躬身實踐中感悟真理的力量。

以師道傳承筑夢

“經(jīng)師”與“人師”二者合一——這是教育家徐特立對師道的詮釋,也是第一師范一代代師生傳承的信念。

上世紀90年代,15歲的方芳從洞庭湖畔的農(nóng)村考入第一師范。她身材瘦小、體弱多病,晨跑中連300米都跑不完。

班主任曾小玲每天陪著方芳跑步,從300米,到500米,再到800米……入學第三年,方芳成了學校女子5000米長跑冠軍。“曾老師不講大道理,卻在日復一日的奔跑中,教會了我堅持。”

20余年過去,已成長為校長的方芳仍時常想起求學時的恩師——她因不會說普通話自卑,語文老師陪她爬上山頂大聲朗讀;她極不擅長繪畫,美術老師看她的作業(yè)卻總笑著鼓勵她“不討嫌嘞”(方言,意為“還可以”)……“這些老師沒有大名聲,卻是我心中的大先生。這是貫穿我一生的思政教育。”

如今,“全國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方芳,成了年輕教師眼中最懂得欣賞孩子的校長——她總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我的老師如何愛我,我便如何愛我的學生。”

85歲的物理特級教師王沛清在第一師范工作了一輩子,既鉆研學科教育,也長期研究德育。

1960年即走上教師崗位的王沛清,畢生躬耕三尺講臺,以言傳身教提醒一屆又一屆學生——“人生的道理遠比一門課更寬廣。”

老師的叮囑,沉甸甸地落在學生肖宗文心頭。這位第一師范1993屆畢業(yè)生從教32年,有一個樸素的信念:“當一名像王老師一樣的好老師”。已是湖南省科學名師工作室首席名師的肖宗文,常給孩子們講科學家報國的故事,把妙趣橫生的科學實驗送往山區(qū),點亮農(nóng)村孩子的科技夢……

照亮童心的故事,正在許多第一師范畢業(yè)生身上發(fā)生:放棄省城工作回鄉(xiāng)勸學的蘭朝紅、為留守兒童講千個故事的麻小娟、帶學生寫詩的李柏霖和王云……一代代畢業(yè)生用行動詮釋:“思政教育是溶于每道菜的鹽。”

2025年3月20日,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枧頭學校教師王云和學生在一起。新華社發(fā)(鐘偉鋒 攝)

新時代以來,1.4萬名畢業(yè)生從第一師范出發(fā),扎根基礎教育事業(yè)一線。多年來,這里培育出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等一大批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

何以成就大先生?

走過校園的紅墻,答案逐漸清晰——

近千年的時間刻度里,墻上的每一個時間板塊的浮雕都以“先生和學生”組合式展陳。在這方熱土上,老師改變學生一生、乃至影響民族前途命運的故事,真真切切地發(fā)生過。由此認識更深,信仰彌堅。

2025年3月24日,學生從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東方紅校區(qū)的“紅墻”前走過。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國家要強大,必須辦好教育。從“紅墻”前走過,讀的不僅是歷史,更是如何帶著來時路的犧牲與榮光,走向未來。


文字記者:陳俊、袁汝婷、謝櫻

視頻記者:丁春雨、戴斌、胡函博、王洪流

海報設計:李夢帆

統(tǒng)籌:孫聞、唐興、金怡、邱星翔

責任編輯:王亞冉

熱門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大学生国产在线观看p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九九 | 1769视频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牛牛 | 91精品福利在线 | 免费无遮挡嘿嘿嘿视频动态 | 亚洲欧美久久精品一区 |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 91国自产精品中文字幕亚洲 | a成人在线|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观看 |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 午夜国产亚洲精品一区 | 久久久久777777人人人视频 | 久久中文亚洲国产 | 国产最强大片免费视频 | 国产一级免费 | 欧美成人乱弄视频 | 男人黄女人色视频在线观看 | 站长推荐国产午夜免费视频 | 麻豆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 久久riav二区三区 | 中国女人一级片 | 久久青草91免费观看 |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身材极品喷水 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 欧美成人观看视频在线 | 黄色片在线看 | 色综合久久夜色精品国产 | 免费人成网 | a级欧美| 成人午夜亚洲影视在线观看 | 天天影视色香欲综合网天天录日日录 | 午夜国产精品理论片久久影院 | 国产不卡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婷婷激情综合 | 成年人黄色大片大全 | 娇小被黑人巨嗷嗷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