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0月11日電(記者楊玉華 張紫赟 劉方強)建設現代化強國,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則是關鍵戰略。在大別山深處,一群頂著“博士帽”的特殊“村官”走馬上任了。他們穿梭在城鄉之間,用自己的滿腹學問、寬廣眼界、豐富資源鏈接起鄉村現代化的新通道。
22名博士報名當“村官”
每月行程數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從各大城市乘坐高鐵,再轉汽車深入到大別山區,在田間地頭一番調研,再輾轉回城尋找項目……這是過去3個多月,王維、李興國等22名博士的新生活。
安徽省安慶市岳西縣,地處大別山,在2018年脫貧摘帽后拉開了鄉村振興的大幕。這里曾在全國較早開展“回鄉工程”,出臺政策吸引大學生返鄉擔當村兩委成員。
今年,該縣又打出鄉村振興引才的“新招”:推進“百名博士進老區(岳西)引百企旺百業興百村”工程。目前已經吸引來自全國的22名博士報名,掛任22個鄉村振興示范村的“名譽村主任”。
“有一種使命感?!薄?0后”博士王維說,自己出身農村,曾身患先天性心臟病,在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下,才得以治愈。得知岳西縣選聘博士“名譽村主任”后,第一時間報了名,“想用自己的知識與經驗,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期盼早日實現共同富裕?!?/p>
“名譽村主任”李博士的303個文件夾
“303個文件夾”中,是李興國博士為掛任“名譽村主任”準備的電子版學習資料。
這位來自天津的地礦專業高級工程師,在到岳西縣五河鎮河南村前,從互聯網上、村兩委處查找了許多縣情村情的資料,包含村集體經濟收入構成、村莊建設規劃等諸多方面。
9月14日,李興國在岳西縣五河鎮河南村走訪一處農業產業園。
剛參加完聘任儀式,他就趕赴坐落在群山之間的河南村。盡管縣里要求每位博士“名譽村主任”每月到村不少于3日即可,其他時間遠程協助,但李興國一待就是15天,“想更多了解村子和村民”。
從事地礦工作30余年的李興國,第一次駐村,就依托專業特長,協助村里開展了地質災害風險點排查,并提出可行性建議。
在李興國來之前,村兩委計劃開發山區水資源,打造自己的礦泉水品牌,卻并不清楚本地水資源的特點,“都說好,好在哪里,說不上來”。得知此事的李興國,立即取樣一瓶水帶回天津,自費找實驗室進行了微量元素檢測,測出水中含有某項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有了科學依據,才能引來投資者和消費者”。
9月14日,在岳西縣五河鎮河南村,李興國(右)與當地村民交流。
河南村的人和事,已經成為李興國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即使人在天津,也會遠程聯系村干部和村民詢問新情況,“心里總是放不下”。當知道山里茶葉很少銷往海外,他就在天津茶葉批發市場跑了一天,自費購買7個類別茶葉來研究,又聯系熟悉的俄羅斯朋友,希望能拓展新的市場。
人們稱李興國為鄉村的“賦能者”。“以前覺得博士遙不可及,沒想到能有一位博士來到村里幫助我們發展,大家都非常期待?!焙幽洗妩h支部書記蔣昌平說。
以人為“媒”鏈接起鄉村現代化之路
“博士們不僅自己來了,還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有專家、企業家等各類人才?!弊鳛橹袊a力促進中心協會博士專家服務團團長,張海良博士掛任溫泉鎮龍井村“名譽村主任”,所制作的每月月報上詳細記錄了22名博士工作進展。
10月7日,張海良(右二)參加岳西翠蘭戰略發展研討會。(資料圖片)
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博士們,盡管專業背景不同,但服務鄉村的熱忱是相同的。
“我能為村里做些什么?”自7月1日正式掛任岳西縣主簿鎮大歇村“名譽村主任”,經濟管理學博士、南京行知職業培訓學校校長王維就從未停止過思考。
9月14日,王維(右)在大歇村調研。(資料圖片)
到任村里后,王維發現,大歇村有許多好東西,如縣級非遺“花燈”、翠蘭名茶等,卻并沒有轉化為高附加值商品。她聯想到南京的秦淮燈彩和雨花茶,與此是同類產品,卻是“叫好又叫座”。為此,王維一方面組織本地村兩委到南京實地考察,一方面邀請南京的專家來大歇村出謀劃策。
岳西縣大歇村村容。(資料圖片)
幾番交流后,大歇村兩委找到了癥結:本地“花燈”受材質和工藝所限,難以小型化,保存與運輸都難,缺乏銷路;茶葉則因制作工藝和品牌營銷能力不足,賣不上價錢。
“我的優勢是常年在外跑,看得多,掌握的資源相對多。比如對非遺,雖然不懂其中門道,但能快速找到懂行的專家及領軍企業。”王維說,在鄉村振興之路上,她們如同“鏈接者”,鏈接著城鄉之間的信息和資源。
“村里就缺新知識、新思路、新資源?!痹牢骺h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許洪斌說,博士們帶來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方式、先進的科學技術與豐富的社會資源,對推進鄉村振興大有幫助。(圖片、視頻: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