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三一重工智能制造車間,工人正在遠程操控臂架翻轉智能吊具。
浩蕩湘江,經長沙北上,過洞庭而入長江。
行走長沙,驚嘆于“山水洲城”的美,也心生一問:面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潮流,這座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經濟總量跨過萬億大關后如何再出發?
“以時不我待的強烈緊迫感,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為‘過萬億、再出發’的第一步。”長沙市委主要負責人說。
江流無聲,變革早已悄然發生。
走進位于長沙經開區的三一重工,一排新生產的工程泵車在廠區路旁整齊列陣。一問,被告知這些設備幾乎都早已被客戶預定。
得益于下游基建需求拉動、設備更新需求增長、環保驅動等多重因素,三一重工業績增長強勢。挖掘機械、混凝土機械、起重機械等各類產品供不應求。今年上半年,泵車、挖掘機、起重機同比分別增長150%、近70%、近90%。
經歷了近5年行業低谷的蟄伏期,長沙工程機械企業又重新“熱”了起來。中聯重科一季報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345%,今年將歷史首次出現存款比貸款多。
在長沙,企業已走出單純“人海戰術”、以量取勝的時代。
潺潺流水,大葉棕櫚樹,三一重工18號廠房“花園式工廠”名不虛傳。然而,這個神奇的工廠不止于美。“這是亞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車間,也是一個集先進自動化硬件設備與數字化管理系統于一體的智能制造系統。”三一集團負責人介紹,按照傳統生產模式,一條生產線只能生產一個規格的產品,而在這間總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車間里,每一條生產線可以同時混裝30多種不同型號的機械設備,開足馬力工作時能支撐100億元的產值。
在長沙,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不僅僅限于三一重工這樣的行業巨頭。
“我們既堅持古法釀造,也堅持智能制造。”位于長沙市寧鄉市的加加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出舌尖上的智能制造:從原料入庫到成品包裝,醬油制造十多道工序,全依靠機械作業。“數字化革命”成效驚人,過去一秒鐘很難灌裝一瓶,現在能灌裝十瓶。
如今在長沙,“頂天立地”的大企業與“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共同發展智能制造新局面逐漸形成。
大力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長沙也是盡展所能。
不久前,湘江新區智能系統測試區在長沙正式開園,在目前國內已投入運營的封閉式測試區中,創造了多項紀錄:測試場景類型最多、測試道路總里程最長、市場結合度最高。依托智能系統測試區,湘江新區正在布下一盤大棋,打造集創新研發、系統測試、智能制造、應用服務于一體的“湘江智谷”。
三一重卡也創造了行業互聯網銷售紀錄。3月31日,國內首款互聯網商用車??三一重卡,首批500臺53秒售罄,創造了重卡行業互聯網銷售紀錄;6月28日,第二批500臺46秒售罄,再次刷新紀錄。堅持以研發創新為核心,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三一集團內部裂變式創新項目三一重卡、樹根互聯等發展強勁。如今的三一,不僅賣挖掘機,還提供“挖掘機指數”??通過黑匣子傳回海量的工況、位置、設備狀態等數據,不僅可以用于指導三一的服務提升、研發創新以及市場銷售,還為中國宏觀經濟發展走勢提供有益的參考。
聚焦22個工業新興及優勢產業鏈,瞄準萬億元目標,長沙著力建鏈、強鏈、補鏈、延鏈。如今,長沙市領導多了一個身份:“產業鏈鏈長”。20名市級領導,聯系22條產業鏈,高位統籌,強力推進。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04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