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快來搭把手!”老張的喊聲從隔壁牛舍傳來。劉洋跑過去時,看見兩個工人正像撒面粉一樣揮灑著白灰,汗水和著粉塵在他們臉上畫出道道“迷彩”。老張喘著粗氣說:“這活簡直要命,剛撒完這邊,下午那邊又返潮了。”一陣風吹來,白灰撲了質量技術助理經理劉洋滿臉,嗆得他直打噴嚏。
劉洋深知這個環保項目的痛點所在,牧場采用牛糞發酵墊料,這種環保又經濟的做法本是一舉兩得——既能處理牛糞,又能為奶牛提供臥床。然而,牛糞墊料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水分無法快速蒸發,導致臥床濕度過高。濕度一旦超過60%,會促進墊料中大腸桿菌、無乳鏈球菌等的繁殖,進而導致乳房炎等疾病,影響牛奶的衛生質量和產量,還可能引發奶牛的蹄病;同時濕墊料板結變硬,奶牛不愿躺臥,影響休息和消化,降低產奶量和乳脂率。
為了保障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質,只能靠人工撒白灰降濕,不僅粉塵大、勞動強度高,且效果短暫。
這種低效又辛苦的方式,讓劉洋和牧場人員頭疼不已,也讓他萌生了改進的念頭……
設備間里的“瘋狂實驗”
這天,劉洋路過田間,看見拖拉機拖著爬犁耕地,后頭的施肥裝置正往翻松的土里撒肥料。他猛地一拍大腿:“這不就成了!要是把臥床翻松的耙子和撒白灰的機器拼一塊兒,邊翻邊撒,省時又省力!”
他扭頭就往車庫沖,路上差點被自己絆個跟頭。老張在后頭喊:“咋啦?見著寶了?”劉洋頭也不回地嚷:“比寶還金貴——做個自動翻撒一體機!用液壓馬達驅動螺旋輸送,把翻耙深度控制在15公分,正好能打開發酵層又不傷墊料基床!咱的‘臥床’有救啦!”
接下來的半個月,設備間變成了“戰場”。生銹的螺旋輸送機、淘汰的液壓泵、甚至廚房里的面粉篩子都成了他的“試驗品”。深夜的車庫里,電焊的火花像螢火蟲般閃爍,劉洋臉上汗水混著機油,正對著手機視頻學習液壓原理。他要把拖拉機輸出的轉動力,通過齒輪箱降速后同時驅動翻耙輥和送料螺桿,還得確保撒下的白灰量能均勻覆蓋。
“你比那奶牛反芻還忙活!”老張遞來扳手時抱怨道。劉洋頭也不抬地調整著篩網傾角:“等成了你就知道,這臺機器40分鐘能干完兩個壯勞力5小時的活。我算過了,封閉式輸送不僅能讓粉塵濃度降低,白灰利用率還能提高65%。”
“白龍馬”噴出的第一場雪
試機那天,整個牧場的工人都圍了過來。劉洋顫抖著按下啟動鈕,改裝后的拖拉機發出歡快的轟鳴。剎那間,潔白的白灰像初雪般均勻飄落,在陽光下閃閃發亮。老張瞪大了眼睛:“神了!這比我家老婆子篩面粉還勻稱!以前我們4個人輪班,每天要彎腰300多次。撒完整個牛舍,腰都直不起來,鼻孔里堵的灰都擤不干凈,這可幫我們大忙了。”
更神奇的是牛群的反應。一向怕生的“大花”竟然踱步過來,好奇地嗅著還在發熱的機器,然后——撲通一聲臥在了剛處理好的干燥墊料上,滿足地打了個響鼻。
創新漣漪
如今,這臺被牧場員工戲稱為“白龍馬”的改裝設備,每天清晨都會準時“出征”。它走過的牛舍,牛糞墊料干燥松軟得像剛出爐的面包。奶牛們臥在上面悠閑反芻,產奶量節節攀升。而劉洋的創新故事,就像他噴灑的白灰一樣,在牧場的每個角落播下了改變的種子——年輕工人們開始琢磨用無人機監測草場,會計大姐設計起了智能表格......
每當有人夸贊他的發明,靦腆的劉洋總是搓著粗糙的大手憨笑:“咱就是想讓奶牛睡個踏實覺。”晨光中,他望向牛舍的眼神溫柔得像在看自己的孩子。那里,上千頭奶牛正臥在干爽的“席夢思”上,做著香甜的夢。而它們飽滿的乳房里,正醞釀著這個清晨最新鮮的牛奶——那是劉洋和伙伴們用匠心守護的味道。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牧場的難題本沒有解法,敢想敢干的人多了,牛糞也能變成金。”劉洋用一臺拼湊的機器證明——真正的創新不在高精尖的實驗室,而在那些沾滿泥土的雙手里,在那些為生活痛點較勁的日夜里。(伊利集團 宋楊 作品說明:2025“AI共創,AI創新”創意傳播大賽作品,使用AI協助)